当前位置:UU小说网>科幻灵异>相王讲鬼故事> 第六十八节 扁鹊心书(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八节 扁鹊心书(一)(2 / 3)

——《左传·宣公十五年》

余观京师名医吕实者,亦熟此法,但不早用,惟先用温平药调治,及至危笃,方议灼艾丹附等事,多不效,乃曰:此天命也。

殊不知救挽已迟,藏气败绝,虽灵丹妙药,无能为矣。

余亲见彼治一伤寒第五日,昏睡谵语,六脉洪大,以为胃中有热,以承气下之,四更即死矣。

六脉之大,非洪也,乃阳气将脱,故见此耳。

治以下药,更虚其阴,则阳无所附而死速矣。

若先于脐下灸三百壮,固住脾肾之气,内服保元丹、敛阳丹,一饮姜附汤,过三日,自然汗出而愈。余治一伤寒,亦昏睡妄语,六脉弦大。

余曰脉大而昏睡,定非实热,乃脉随气奔也,强为之治。

(先生真仁人也,强治之心,余颇有之,第以人不我信,且又碍于言讷而不肯为,究非真行仁术之人,常以此自愧。)

用烈火灸关元穴,初灸病人觉痛,至七十壮遂昏睡不疼,灸至三鼓,病人开眼,思饮食,令服姜附汤。

至三日后,方得元气来复,大汗而解。

(今时姑息成风,灸法难行,余尝叹曰:人参虽救命之品,姜附尤有回阳之功,无如世人不识,俗医痛扫,良可慨也。)

余思前证,少阴病也。

发昏谵语,全似阳证,若时投以承气,岂得不死。

故耳聋不**,身生赤黑靥6,而十指冷至脚面,身重如山,口多痰唾,时发躁热者,皆少阴证也。

仲景以耳聋系之少阳,谵语归之阳明,用柴胡承气辈误人不少。

夫但知少阳脉循胁络耳,却不思耳窍属肾,以耳聋归少阳,此仲景所未到之处也。

(耳聋仲景作宗气虚论,未尝归少阳。

至于谵语,论中言神气虚者多,若阳明证中不过数条而已,先生故加贬驳,未免有意索瘢7。)

五等虚实

凡看病要审元气虚实,实者不药自愈,虚者即当服药,灸关元穴以固性命。

若以温平药,亦准取效,淹延时日,渐成大病。

(温平之药,近世所尚,旁人称其稳当,医士习于两岐,及至变成大病,惶急错投,误而又误。

总由识见不真,遂尔因循贻害。)

虚病多般,大略分为五种,有平气、微虚、甚虚,将脱、已脱之别。

平气者,邪气与元气相等,正可敌邪,只以温平药调理,缓缓而愈,如补中益气、小柴胡、八物汤是也。

微虚者,邪气旺,正气不能敌之,须服辛温散邪之药,当补助元气。

使邪气易伏,宜荜澄茄散、全真丹、来复丹、理中丸、姜附汤之类是也。

甚虚者,元气大衰则成大病,须用辛热之药,厚味之剂,大助元阳,不暇攻病也。

《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官桂、附子,鹿茸、河车之类是也。

将脱者,元气将脱也,尚有丝毫元气未尽,唯六脉尚有些小胃气,命若悬丝,生死立待,此际非寻常药饵所能救,须灸气海,丹田、关元各三百壮,固其脾肾。夫脾为五藏之母,肾为一身之根。

故伤寒必诊太溪、冲阳,二脉者,即脾肾根本之脉也。

此脉若存则人不死,故尚可灸,内服保元丹、独骸大丹、保命延寿丹,或可保其性命。

(单顾脾肾,乃先生学力大有根抵之论,盖肾为先天之原,脾为后天之本,资生资始,莫不由兹,故病虽甚而二脉中有一脉未散,扶之尚可延生。)

若已脱则真气已离,脉无胃气,虽灸千壮,亦无用矣。

(此五种证当于平时细心探讨,自然随机应变不致差讹。

近世之医多尚寒凉,专行克伐,致使平气变虚,虚证变脱,及至三焦失运,神气改常,出入道乖,升降机息,而犹执邪气未尽,火热未除之说,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