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驿马岭,进了大同府境内,每走一步离边关就越近一分,大概是在驿马岭受了些刺激,商队的后半程多半是见了村镇不入,除开必要的采购和货品交易,基本都在野外宿营,这样一来麻烦事自然少了很多,行进的效率也高了起来。
自从那一晚在篝火旁袒露了些心声,甄茹又变成了那个做事干脆利落的女东家,承诺了这次的报酬会比以往高出许多,伙计护卫们的热情也高涨了起来,复行了七八日,这天黄昏已经隐约可以看见矗立的边关长城了。
按照任万彬的说法,前方便是阳和卫,大明边境,过了阳和卫就算是进了草原,往年的这个时候,和车马行相熟的几个部落都要在附近放牧,等到雪化了,再往草原深处迁徙。
当然,放牧的间隙南下抢一抢大明边关百姓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日子过不下去...总是要抢的。
走到这里,就意味着这事已经成功一半了,接下来只要进草原找到那几个部落,和他们谈好生意,然后让他们把牛皮牛筋运进来,再让车马行在之前的驿马岭接收就行,鞑靼的行商队伍最多也就走到那儿,再往里走味道就变了,到时候就不是民间交易而是朝贡。
当然,只要价格合理,证明齐全,鞑靼部落是很愿意运东西进来交易的,毕竟在大明边关待久了,该抢东西的时候一般都是掩了身份的,平时还是老老实实和大明做生意,和边关的将领多半也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而且对于违禁品入境交易,总是比大明商贩走私去草原管得松得多,这种事情只要打点好了,守关的将领士卒多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这样的环境下,阳和卫这种边城的蒙元面孔自然是极多的,除了世代定居于此或者是来此谋个出路的汉人,街道上随处可见蒙元人买卖货物的摊子,除了常见的毛皮肉类交易,还有大批的活畜被赶进了城,整条街弥漫着牛粪马粪的气味。
跟着商队一起进了城的顾怀并没有去寻找蒙元商贩,看看能不能在车马行的路子外再寻些货物来源,实在是王府要的太多,这些城里的小商小贩满足不了,浪费时间的同时,要是横生枝节反而是给这件事添了麻烦。
就这么等着商队做了一天的生意,第二天一早,清点过货物之后,商队越过边关,从大同进入了草原。
看遍了大同府的黄沙大漠,扑面而来的满眼绿色确实让人很是心旷神怡,尤其草原的云特别低,策马奔腾在草原上的时候,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把云拽下来,起风时草被压倒在地,偶尔也能看到受惊的小动物跑出来,几只惊鸟飞向天空。
偶尔有河流隐没,旁边多半能看到几顶帐篷,一些牧民在草原上见着了生人,自然是极警惕的,只是在看清商队全貌后,这种警惕很快变成了挥舞着彩色织巾的欢迎,他们拿着自家仅有的东西,蜂拥上来和商队交易,成叠的毛皮和上好的风干肉,价格十分低,往往只需要一些盐巴和糖或者一口铁锅就能换回来,让商队挣了个盆满钵满。
只是这样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再往草原里走的时候,商队很快就遇到了许多迁徙的牧民,成群的牛羊被赶着,大大小小的包袱被牧民们背在背上,骡马拖着帐篷,甚至连还没草高的幼童都抱着东西,哭哭啼啼跟在大人后面。
这样的场景,离远了一看倒像是部落迁徙,只是靠近了才能发现,还有许多牧民走着走着就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其余牧民见到有人倒地,第一反应不是去扶,而是拉着自己的孩子走远了一些,捂紧口鼻,好像连呼吸都不敢。
躺在地上的牧民痛苦地翻滚着,身上全是脓包,皮肤糜烂,关节僵硬,根本爬不起来,甚至还在不停地呕吐。
这样的场景很难不让人想起点什么,甄茹皱紧眉头,看着那些还能站着的牧民神情惶惶凄然,场面混乱不堪,只有风声带过来些只言片语,听懂之后,她大骇摆手:“退!是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