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代表团里面有觉得陈韶说话好笑的,自然也有并不觉得好笑的。团长袁平安就没笑。他想了想,才针对自己的重点提出了问题,“陈少将所指的战争准备,是指建立新式军队,还是参与战争?”
听到团长的提问,陈韶才明白自己用词不准,便补充道:“我说的战争准备,指的是参加决定性全球战争的准备。譬如,参加大周与英国的战争。”
代表团听明白了陈韶的话,有人不解的问道:“你怎么能这么肯定?”
陈韶很想说,这是自己的直觉。却觉得自己的直觉一定没错。
在觐见皇帝陛下的时候,见到陛下对战争的态度,陈韶明确感觉到皇帝陛下如同钢铁般的意志。
或许是生活在母亲身边,陈韶见识过真正的钢铁意志。母亲在决定科技研发决定后的态度,借用父亲在研发遇到巨大挫折,近乎完全失去信心时候对母亲的抱怨,‘你的心思定了之后,九头牛拉不回来,你这肝胆更是铁铸的’。
虽然不懂技术研发,陈韶却能看懂什么叫愈挫愈勇。别人眼中再可怕残酷的失败,不仅动摇不了母亲的心境,反倒让母亲发现距离最终的胜利更进了一步。
这次接触奥斯曼上层人员,陈韶看到了以前没见过的奥斯曼风情。却没见到任何奥斯曼权贵身上流露出不可动摇的坚定。
与之相对,大周皇帝陛下流露出的一切,就与陈韶的母亲有本质的相同。乐观、进取、专注、宽容、善于团结人、善于安抚人。
这一切的一切,奥斯曼帝国的权贵都不具备。只有主持外交的奥斯曼帕夏在谈及英国关系的时候,才流露出一点点类似的东西。其他时候,这位帕夏不过是见招拆招而已。
但这些直觉的内容都不能说。陈韶脑筋一转,就把旅途中学来的知识进行了组合。
“我们大周被赶出印度洋已经30年。奥斯曼帝国早就忘记了与大周在印度洋合作是什么感觉。能够影响奥斯曼帝国的列强中,英国应该是能明确保证给与利益的国家吧。”
说完,陈韶觉得用词还是不对,思忖后调整了描述,“英国对于奥斯曼算是赏罚分明的国家吧。英国也算是给与奥斯曼一定利益的国家。”
代表团里中东知识专家问道:“给与利益?让埃及独立?割走塞浦路斯?”
面对这样不留情面的质问,陈韶再次修改了自己的描述方式,“英国到现在为止对奥斯曼的底线,或许是一众能够直接影响奥斯们的欧洲列强中最高的。”
代表团里面的代表这才明白了陈韶的意思,副团长有些不以为然,“陈少将,奥斯曼帝国已经很努力的尝试解决问题。在国内推行新政,建立电报局……”
陈韶一开始觉得副团长的话有点道理,听了一阵后就觉得不对味。大周的奥斯曼帝国专家在船上授课,陈韶恶补了奥斯曼帝国知识。曾经威压欧洲,占领巴尔干的奥斯曼帝国的确学习了欧洲。也尝试搞工业化。
在之前,陈韶心思不在奥斯曼帝国身上。就觉得资料上的总结颇有道理,奥斯曼帝国是在进步。现在能够把一部分心思放在奥斯曼帝国身上,陈韶就发现大周代表团内的看法不对劲。
根据老娘的描述,大周复兴靠的是真正的工业化。让整个大周工业化,是目的。至于凭借强大工业能力击败敌人,收复丢失的旧地,这是工业化带来的结果。
这次大周与英国的海战,以及中日战争的结果并不如大周的期待。这样不令人满意的结果并不会动摇大周的工业化进程。对大周来说,工业化是绝不会有丝毫动摇的国家大政,外部发生的任何事,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不能也不会影响大周的工业化。
把奥斯曼帝国推行的改革或者新政拿来与大周相比,其中的差距无比明显。奥斯曼帝国只是把工业化当做工具。工具是为统治集团服务的存在,统治集团可以选择工业化这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