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卡车前往作战区域的路上,李参谋长爽快的向陈韶介绍了整个战局。日军半年前不宣而战,用尽手段。大周军依旧抗住了日军的这一波进攻。
辽东半岛的大周军在过去几个月内守住了最南端的旅顺要塞,也守住了北边的营口、盖州、丹东一线。让日军没能进入大周沈阳、鞍山地区的重工业地带。
随着大周动员展开,在辽东的部队越来越多。日军只能撤出辽东,避免被全歼。
“日军从辽东撤到了哪里?”陈韶对此很有兴趣。
“据说啊,只是据说。他们撤到了汉城。”李参谋长也没藏着掖着。
陈韶很认同这样的撤离路线。倒不是说要为日军考虑,单纯从军事上看,日军把这支在辽东的精锐部队撤回本土是愚不可及的选择。就近撤到汉城,补给重整之后,日军就可以继续北上,与大周争夺整个朝鲜。
也就是说,陈韶所属的48军很快就将随着大周军的大部队一路南下,与日军在朝鲜进行激战。
陈韶胡思乱想着未来,李参谋长明显只关注现在,他继续介绍22军的过往。
22军原本驻守丹东,这次奉命追击北部日军。日军在辽东半岛的南部分已经从金州全部撤走。防御大周军的日本部队撤退到庄河,与从庄河撤退的日本在辽东半岛的北部部队一起撤退。22军冲到庄河,就开始进攻。之后一直打到现在。
“为什么只有22军追下来了?”陈韶不太能理解。
“应该是担心日军再搞背后登陆。打到现在,上头是宁肯慢点,也不敢再有任何失误。”
这下陈韶思路通达,之前所有疑问都已经解开。尤其是对上面战略布局的理解。最初陈韶是觉得,各部队如果向心攻击,追着日军一路杀向庄河。四五个军的火炮集结在一起,庄河这么一个地方用炮弹都能轰平。
“陈参谋长。我这是私下给你说,日军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我听说,有的部队追击日军,被日军打了个反击,伤亡不小。之前负责防御的部队都有伤亡,所以没参与追击。”
陈韶觉得李参谋长这话里头的信息好像很凌乱,思索片刻才明白过来。李参谋长的意思是,在追击时候吃了败仗的乃是原本没有参加过防御战的大周军队。
这是一种警告?还是一种提醒?陈韶搞不明白,也不想搞明白。
上午8点,卡车已经把3师2团的迫击炮部队送到了1师最靠南的进攻阵地上。
48军3师的编制中,一个连有一个炮排,4门60迫击炮。一个营四个连,加上一个炮兵连。一个炮兵连三个炮排,12门迫击炮。合计,一个营有16门迫击炮。
一个团4个营,有64门迫击炮。
加上之前3师庞师长勉强支援了12个炮兵排给1师。就有了76门迫击炮。
负责12个炮兵排的并非是副参谋长,而是一位营长。却把马永亮安排到了副手的位置上。陈韶见到学弟,心里头当即感觉十分踏实。马永亮的数学能力在陈韶看来是战争中最重要的支柱。
马永亮也没有让陈韶失望,很快就拿出了他做好的一个计算表。
100米的进攻距离上布置4门迫击炮。现在的76门迫击炮可以覆盖1900米宽的进攻距离。如果是梯次进攻,那就缩短一半,950米的进攻宽度。
如果是隔段的重点进攻,就可以组成四个突破位置。每一个突破位置布置19门迫击炮实施连续火力压制。进攻方向可以在重炮设计范围内,也就是正面扩展到3公里。
陈韶十分欣赏这样的思路。可旁边的军官明显对马永亮的思路难以接受。可陈韶在这里,众军官也不敢吭声,最后还是李参谋长打了个圆场,“你们所说的要点进攻,一次投入多少兵力?”
“第一波两个排。”陈韶答道。周围的军官听得目瞪口呆,倒是马永亮一个劲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