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说说雅克萨之战处理的不好, 那也就罢了,反正这事是纳兰明珠与索额图一同在办,处事将领有误, 那也碍不着皇上,可他说皇上对敌国“认怂”,还大肆批判八旗之制!
小殿下指责皇上“心慈手软”,“对敌人温和”, 那得看皇上的态度, 皇上要教育自个儿儿子, 其余臣子也管不着。
事儿可大可小,一切全凭皇上的态度, 蔑视君威这还真扯不着,因为殿下年纪还太小, 又是皇上亲手带大的儿子。
这对天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得好到什么地步?好到朝臣要被迫听皇上抱怨孩子不听话, 尤其是帝王身边的宠臣,哪一个没有顺着皇上的意思夸过太子过?
就连纳兰明珠在的时候,也不得不在皇上面前说一些好话, 来顺着老父亲的意,更别提本就是太子拥护者的索额图了。
令内阁最为重视的问题是, 太子在奏中大肆批判了八旗之制在此次雅克萨之战中暴露的缺点。
并非是无理取闹的批判,而是事事言之有物,每一条都令内阁老臣心肝儿颤的一针见血啊!
胤礽:老祖宗言“八旗出则为兵, 入则为民,耕战二事, 未尝偏废。”(1)然事实当真如此吗?
出为兵, 入为民。究竟是兵还是民?
是民, 就得纳税, 但不必当兵,是兵,就有当兵的义务,则不必纳民之税,兵与民不分,固然可以令兵之名额众多,可兵民不分,使得八旗后人不可谋取其他营生,要么当兵,要么就做官,朝廷为了安置他们还要给官位,所给出的权力与便利,只能惠及部分,而非整体,致使闲置旗人无从生计,唯有靠旗饷供养。
八旗之中地位悬殊,竟出现以奴仆之态施以臣下,上挥之则来呼之则去,下献媚拍马为求上位无措不用其极,军中出现这等现象,风气之败坏已使上下矛盾更为尖锐。如此上不和,下不满,长此以往,怨恨滋生,乱象皆来于此。
自秦始皇灭六国以后,再也未曾出现“奴隶之制”,而到我朝,竟出“世奴之制”,走上倒退之路,其劣处于八旗之中暴露无遗,正是世代为八旗做奴仆的包衣之制。
汗阿玛费尽心思前去南巡,提拔汉臣,缓解满与汉之矛盾,却不知八旗之制更激满汉之矛盾。
汉军旗之中,植入满臣监视,指手画脚,满汉之间互相猜忌,更有蒙古旗在其中搅弄风云,八旗之间互有相违。八旗之制使得满汉之分更为严重,猜忌而出争斗,争斗而军政不和。且满军后人因制度所限,不可迁,不可谋取其他生计,唯有依靠军饷而活,或削尖了脑袋去做官。
雅克萨之战中,发挥重大作用之人并非八旗子弟,而是边境子民,京城调兵之数究竟有多少,汗阿玛与众位大人们或许心知肚明。而今八旗之制弊处已然显现一二,或可预料若继续推行,则百年后八旗后人将唯有靠旗饷而活之蛀虫,旧制之弊使八旗后人成为不士、不农、不工、不商、非兵、非民之徒,安坐而仰食于王家,或辅“以儒为将,以农为民之策”(2),生计唯有为官或当兵两途,旗之民兵再无其他能力,一旦到了生计不可维持之时,则使盗更为猖獗。
总之八旗制度已经在目前的大清并不适用了,弊端初次显露,还有改正的那一天,那是因为现在的大清还是鲜活的,年轻的,国家年轻,还有一位年轻有为的帝王,没有过多的沉苛,改之则并不难过,待到未来沉苛缠身时,恐怕已经难以更改,到时候才是真正的伤筋动骨,要了性命。
动八旗之制,有利于消满汉之矛盾,利于旗中民与兵分离,使更多人有其他生计,种族之分别消除,国家方能强大。汗阿玛时常教导儿臣若要治理好天下,“满汉必须得要一家”,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满人排汉,汉人亦会排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我朝满人共有几人,汉人亦有几人?压迫与奴役,只会加剧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