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很快过去,赶集日到了。
陆巧烟卯时一刻就被陆陈氏喊起来了,去镇上需趁早,毕竟一去一来就要消耗不少时间。
“她二婶,我家二丫头没去过镇上,麻烦你帮忙看着点儿,我走不开。”
陆巧烟收拾好出门时,陆陈氏正在和一位妇人说话。
妇人是周付氏,她男人叫周南,也就是跟陆得宝一起去摘野果子的强子他阿爹。
周南比陆大华小一些,所以她们姐弟称其为周二叔,称周付氏周二婶。
她家和陆家比邻而居,一家在水沟西边,一家在水沟东边,只是她家地势略矮些。
两家挨得近,陆陈氏和周付氏常走动,两人关系比较好,常一起洗衣裳干活之类。
“她大伯母,我你还不放心吗?保证把人完完整整的给你带回来咯。”
陆陈氏笑了,“行行行,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二丫头,记得听你二婶话,早点回来。”
“放心吧!阿娘,我一定在天黑前回到家,我们走了,您快去忙吧!”
今天村里一户人家给屋子上梁,陆大华夫妇要去帮忙。
一路和周二婶聊着天,陆巧烟感觉费劲全力了,才走到镇上,大腿都有些颤抖。
她气喘吁吁道:“呼——周二婶,我们在这儿歇会儿吧?我太累了。”
镇口处,路边有几棵巨大的野生樱桃树,大片绿色的掩映下,清晨的阳光照不到这片地上。
“歇会儿也好,集市人可多了,万一再被踩着,那可不好。”
两人便在阴凉处坐下休息,陆巧烟坐下去就不想起来了。
歇了一会儿,拖着疲惫的身子,她跟着周二婶进入湄潭镇里。
镇里不像村里,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
街道两旁店肆林立,也有不少摆摊的小商贩,层出不穷的叫卖声满大街都是,往来行人不断。
周二婶带着她来到一处卖盐的铺子,向小二招手。
“店家,给我拿一斤盐。”
又对她道:“你阿娘嘱咐我带你来买盐,喏,快付钱吧。”
“谢谢周二婶。”
周二婶佯装生气:“客气什么?我跟你娘关系可好着呢,你再客气,二婶可生气了。”
陆巧烟讨饶,“好的好的,周二婶,我以后指定不跟您客气了。”
“这还差不多。”
“客官,这是您的一斤盐,诚惠二十文。”
二人说话时,店小二把盐装好,递给陆巧烟。
陆巧烟数出二十文,拿给店小二。
“呐,您数数。”
“好嘞!两位慢走。”
买好了盐,陆巧烟想去药铺看看,想着周二婶来赶集,肯定是有她自己的事儿,便提出分开走。
周二婶确实有事儿,告知她药铺在镇西街,两人约定好忙完后在镇口大樱桃树下集合,便分开了。
陆巧烟来到镇西街,有点犹豫,不知道去哪个药铺。
她纠结了一会儿,选择去了一家叫王记药铺的铺子。
湄潭镇里只有两家药铺,均是收药材的,另一家叫药草堂。
陆巧烟选择王记药铺,可能是觉得比较接地气吧。
她走进药铺里,“伙计小哥,请问这儿收药材吗?”
陆巧烟会询问,是因为她听说过,有的药铺,药材是专门有人供应的,一般不外收。
药铺伙计是个少年,十四五岁的模样,一身书卷气,一双温润丹凤眼灿若星河。
一副贵气的样子,站在药铺里,并不显得突兀。
少年抬眼看见是个小姑娘,身上还有着破烂补丁,眼里并无瞧不起,而是朗声笑了笑:
“哈哈……小姑娘还会认药材?还是你家里大人会认啊?”
药材毕竟是要用到病人身上的东西,收药材也不能马虎。
“小哥,我是龙井村的,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