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并留学英国取得牛津大学药学和制药科学博士学位,且任职于欧洲rgp公司
(本章未完,请翻页)
新药创制中心的项目主管,因为突遭意外,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回到七十年代末,其灵魂附体于方翰民身上。
此刻,站在同事们面前的方翰民,已经跟他们从前熟悉的那个书呆子“秀才”,根本不一样了!
七零年代末,因为疗效更高、毒副作用更低,一种名叫“扑热息痛”的解热镇痛药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这种药物的有效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当时,地方国营红星制药厂二车间正在生产这种原料药,方翰民所在的班组,是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的“酰化”岗位。
由于技术不成熟,自从两年多前建成投产以来,整个二车间的运行就一直不顺畅,包括“酰化”反应在内的每个岗位,始终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问题,但“酰化”岗位的问题尤为严重,所以,方翰民所在的班组屡屡被扣奖金。
虽然同事们知道方翰民很喜欢看书,但他们并不清楚,他看的那些书跟“酰化”岗位的工艺技术没有一毛钱关系,只是因为发生穿越事件后,有前世的牛津大学制药科学博士附体,方翰民不仅对制药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凭借其前世在制药科学领域的极高造诣,哪怕为了班组的奖金,他对眼前的技术问题也不能熟视无睹。
......
过了几天,车间主任老杨在岗位查巡时,走到正在操作机器设备的方翰民跟前,他停下脚步,问了一句:“小方,你是不是说过,只要改变一下工艺条件,就能使酰化岗位的收率和质量得到提高?”
方翰民继续手头的操作,他朝老杨看了一眼,淡然道:“对,我说过这句话。”
“真的还是假的?你不是随便说的吧?”
方翰民稍微停了停,“主任,技术上的事,哪能随便说呀!”
“哦----,”老杨点了点头,他转身把班长叫了过来,“赵师傅,你找人替一下小方。”然后告诉方翰民,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跟他去一趟车间办公室。
前脚刚走,就有人在背后议论开了,“看见没有,被领导叫走了吧,看这小子以后还敢不敢满嘴跑火车!”
“瞧他那德行,一个临时工,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还故作深沉,好像多大本事似的。”
“‘秀才’被老杨叫去干嘛?莫非......?”
跟着老杨来到车间办公室,见车间技术员老吴也在里面,方翰民站在门口,没有往里走。
“进屋来,坐下吧。”老杨在自己的简易办公桌前坐下后,侧身招呼道。
方翰民往前走了几步,在靠墙的长条椅上坐了下来。
坐在老杨对面的车间技术员老吴说话了,“小方同志,我们想跟你核实一件事。”
“吴工,请问你要核实什么?”方翰民也不知道老吴是什么技术职称,他觉得这样尊称不会有问题。
“你是不是在车间说过,‘酰化’岗位只要改变一下工艺条件,就能提高质量和收率?”
方翰民坦然承认,“这话是我说的。”
“哦----,既然这样说,一定有根据,不会是想当然吧?你能不能把你的跟据讲给我们听听?另外,请你告诉我们,改变什么条件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方翰民也不客气,他首先从反应机理的角度分析了介质对酰化反应的影响,“‘酰化’反应需要质子作为媒介,现在的工艺以水为反应介质,虽然水分子也可以电离产生质子,但根据水分子的结构特征,它电离产生的质子无法完全满足酰化反应的需要,所以,它显然不是酰化反应最合适的反应介质。”
老吴一九七零年毕业于一所化工学院,虽然掌握的基础知识深度不够,但对方翰民讲解的理论,他还是多少能听懂一些,“问题是红星制药厂当初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