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家的东边两间房是连间,除了炕上那段有墙隔着,地上两间中间是没有隔挡的。
他家的电视机就放在两个房间中间的一个大柜上,里间外间看电视都不耽误。
此时还没有电视节目,杨万家十二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蒙着布罩就是个摆设。
杨万从来都是笑眯眯的,谁来都这样,不过见江宇来了还是热情地和江宇打招呼,叫江宇在外间炕头坐。
江宇就侧身坐在炕沿上和杨万唠嗑。
“大叔!你家分了多少地?”杨万在杨家排行老大,但没有江东升大。
“连水田带旱田一共十五亩地。”
“这么少?”
凤窝浦村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本身地就少还全是山岗子地多,分到各人头上少的可怜。
“唉!咱们队一千多亩地,七十多户一家也就分十几亩地。”
“十几亩地也不够种啊!种完地没干点副业?”
承包后最大的好处是人清闲了。
以前在生产队里,从这个过年到下一个过年之间,社员们基本没有清闲的时候,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多干不完的活儿。
承包后,地还是那些地,但活儿却不是那些活儿了,人家惊奇地发现,原来那些一年不得闲的活儿,现在几个月就干完了,剩下就是半年时间的无所事事。
这些闲时间如果不加以利用,就只能白白浪费。
农民干点副业,赚点钱补贴家用是最好的选择。
“干副业?干啥副业?地里活儿忙活完就在家傻坐着,明年我准备闲时跟着瓦匠班出去赚点小钱。”
“你是没发现,其实你家占了咱们黄岭村最好的地势,但你却没有加以利用。”
杨万眼睛咔吧了好几下:“什么最好的地势?我怎么不清楚。”
“来!咱们出去说。”
杨万这人不错,上一世江宇家最困难的时候杨万可是伸出过援助之手,还差点把自己大闺女给江宇做媳妇。
要不是双方岁数相差有点大,说不定上一世他就管杨万叫丈人了。
杨万一儿两女,儿子是老大,比江宇小两岁,而他大闺女今年才十四岁。
江宇始终认为好人有好报,因此准备给杨万送一场福利。
屋子里人多嘴杂,还是外面比较清静。
两人出屋来到外面。
江宇一直走出杨万家院子,来到他家北面那条连接凤窝浦村各个小队那条村级土路上。
杨万一脸茫然地跟着来到土路上。
“看到没有,你家就住在咱们大队这唯一一条链接各队的土路上。”
“这有什么呀?”
“这就是地利,你没考虑一下怎么利用吗?”
“我说老侄儿,你说话就别云里雾里的了,有什么建议你就直说。”
“你家北面的厦子就挨在路边,你应该用它干点什么,你有没有想过开一个小店?”
八五年,全国各地小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黄岭村竟然没有一家开店的,村民要买点什么还要步行二里地左右到大队供销社去买,这不科学。
“开小店?我开那号驴草的,能赚几个钱?”
这就是典型的农民意识了,他们根本意识不到小店能赚多少钱。
“你去年承包的十几亩土地,赚了多少钱?”
“四百多块吧,具体点是四百三十块零八毛。”杨万一脸自豪。
一年剩四百多块钱,这已经不算少了。
“那我告诉你你在你家开一个小店,一年最少赚一千块钱,还不包括你自己家用的,你信吗?”
“啥?能赚一千块钱?还不包括我家用的?老侄儿!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