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一脸错愕,忿然道:“你怎得胡言!小心我先拿你自首,告陛下以证清白,免得牵累。”
可是李世民昂首神采飞扬的说道:“儿观天时人事,已到这个地步,所以才敢这样说。父亲若是真想拿我献与昏君,那孩儿也无话可说。”
李渊放手叹道:“我怎是没有父子情,忍心告发你,但你切记慎勿轻言!”但那双泛精光的眼睛已然表现着心已动了。
话说到这个地步了,李世民也只能拱手退出书房,快步走向厅堂,前去用饭了。李世民知道,他这个不甘人下的父亲肯定心动了。
过了好几天,突然传来急报,突厥兵又来犯边了,已经到了马邑,离太原已经不远了,李渊与众人商议后便遣高君雅领兵前去阻击突厥,次日竟传来高君雅军败之事,高君雅领着残兵败将逃回了太原。
这日李世民又来到了李渊书房,进去拜见一番道:“现在流寇到处都是,几乎遍布天下,外面又来了突厥,父亲受诏讨贼,现在贼寇都没被讨伐完且兵败,肯定是会受责罚的。而且前蕃世人盛传李氏当兴,以至于李浑惨遭灭门了,李浑并没有罪,却身诛族夷,父亲就算扫灭了众贼怕也是功高震主。我现在想来只有前日的计议,还可以让我们家免祸,或许还能博得一世富贵,请父亲早下决断”
李渊手指从容的击打桌面道:“我前日细想你说的也颇有理。现在形式已经是由不得我们了。但你小妹幼弟等家眷还在关内呢,这个事儿应该解决一下。”
李世民道:“父亲既然决定了,小妹他们立即查人去接就是。”
李渊又说,此事明日还得和裴寂刘文静等人细加商酌。说完一挥手。
李世民便走出去了,吩咐下人前去关内接应李三娘等人撤退,通知刘文静等人明日商谈。
第二日,李渊高坐于堂,右手边以李建成为首的四个儿子等人坐一列,左边以裴寂刘文静为首坐一列。满堂在坐皆是心腹。
李渊说起起兵之事,手下诸人早有预谋,所以也不惊奇,只是跃跃欲试。
当下李渊问到起兵以何名义,怎么起兵。
裴寂立马献计道:“王威高君雅二人为昏君耳目,若是起兵,我等必须除掉此二人,眼下就有一个好时机,如今突厥犯边,太原百姓无不深恶痛恨,我们何不以借此除之,前蕃高君雅败于突厥之手,我们那就全城告示曰“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潜引突厥入侵”等语,如此一来,便可光明正大的诛杀二贼”
。说完抚须奸诈一笑。
众人一听悚然,却想到却是一条好计策。
这时,刘文静也起来行礼说道:“受玄真借百姓之口诛王高二贼妙计启发,我也有一计可助唐公,也是借百姓之口”。众人一听不由得兴趣一起,由计策引出计策,可是有趣。
李渊忙问策。
只见那刘文静笑眯眯的说:“暴隋无道,昏君好战,三征高句丽,劳民伤财无数,更是让中原儿郎白骨百万埋于异乡,百姓对此可是恨之入骨,我等不若在城中假贴黄旨,加召全城精壮男子入伍征伐高句丽。如此,百姓定是民怨沸腾,唐公再登高一呼,百姓必定赢粮影从。而且也有精壮男子充作兵源,此乃一石三鸟之计”。
众人一想这可是真是好计策,一来可以激起民怨以便反隋;二来可以扩充军队;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出师有名。
李渊听完,哈哈大笑击掌说:“吾有诸位,何愁大事不成”。
计策已定,李渊与众谋臣武将仔细商酌一蕃具体事宜便散了。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太阳还未出头,李破军就早于平日半个时辰起床了,也就是提前了一个小时,按照后世的算法现在也就是五点刚过。
至于为什么李破军起得这么早,因为他昨日就感觉府中气氛不对,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谋臣武将齐聚一堂了,还戒严大厅,自己想去里面看看都没门口卫士拦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