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话说宁戚单车简从到了宋国都城睢阳,求见宋桓公宋御说,宋桓公按照大夫戴叔皮的计策,接见宁戚,但是却安排着武士埋伏在屏风后面,准备随时抓捕宁戚。
宁戚身穿齐候大夫的礼服,宽衣大带,昂首步入了宋国的朝堂,向宋桓公也是长揖不拜。
大家看着宁戚真是有个性,又是长揖不拜,够傲气的。
宋桓公也有个性,见宁戚只是长揖,没有跪拜,端坐着,也没搭理宁戚。
宁戚一见宋桓公没搭理自己,自顾自地仰天长叹一声“哎,这宋国呀,危险了!”
这人呀,要么不开口,要开口就得语出惊人,宋桓公不是不搭理宁戚吗,宁戚一句你宋国危险了,一下子就把宋桓公的胃口吊起来了,这下不搭理都不行了,宋桓公赶忙说“寡人可是大周王室册封的公爵,是诸侯中爵位最高的,怎么就危险了?”
宁戚一见宋桓公接了话,可就接着往下忽悠了“哦,您是公爵呀,那您知道周公旦吗,他老人家可也是公爵,明公您觉得您和周公旦相比,谁更贤明呢?”
“哦,周公旦呀,那可是大圣人,孤怎么敢和他老人家相比呢”
宁戚见宋桓公宋御说还有点自知之明,就接着说“那您可知道,周公旦他老人家,就是在大周朝鼎盛,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的时候,还日理万机,吐哺握发,招纳天下贤士。而您呢,不过是亡国之馀,在这群雄逐鹿之秋,你继承着这连续弑君两世的宋国,就是效仿周公礼贤下士都唯恐不及,而您,却还妄自尊大,对待贤士宾客如此傲慢无礼。就您这样,就是那好策略好方案,他也到不了您面前,您说,您这还不危险吗?”
各位朋友,听听,这宁戚一开口引经据典,对比分析,把个宋桓公说的一愣一愣的,细心的朋友可能都听出来了,宁戚说周公旦吐哺握发,这可是个典故,就是说第一任周公姬旦,当时治理国家,那勤奋劲,正吃饭呢,一口肉刚放嘴里,就有人来汇报工作,都来不及把这口嚼了咽下去,而是先吐出来,处理完正事再接着吃,正洗头发呢,刚把头发弄湿,又有人来汇报工作,来不及把头发洗完,而是用手抓着这湿头发,先处理完正事,再回来接着洗。就这样,吃一顿饭,洗一次头,得被打断好几回。
就是因为这个姬旦如此勤政,才四海臣服,大周王朝才得到大家的真心支持和拥戴。
古文中这三呀,不一定就是三回,三是个形容词,是次数多的意思。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周公吐哺的由来,三国时曹操不是在他那首著名的《短歌行》里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嘛,也就是引用的这个典故。
宁戚说宋桓公“亡国之馀”,是指宋国是商王朝的后裔,商纣王荒淫无度,被周武王推翻了统治,所以作为商朝后裔的宋国,当然是“亡国之馀”。
而宋国前面,有两任国君,宋闵公宋捷,和宋殇公宋与夷都是被臣子杀死的,可见宋国之乱,这可不是忽悠宋桓公,所以,听宁戚这么一说,宋桓公宋御说怎能不害怕呢。可不是,自己这宋国可不是很危险吗。
所以,见宁戚这样说,宋桓公宋御说也赶忙起身离开自己的座位,来到宁戚身边说“寡人也是刚即位不久,没有接受有德行的君子的训诫,请先生不要怪罪。”
看看,这态度,一下子就端正了。
而这时,旁边的戴叔皮,见自家主公已经成功被宁戚忽悠,急的连连举自己的绶带,这不是刚才和宋桓公约定的暗号吗,举绶带就是抓宁戚。
可这会,宋桓公早已被宁戚一番骇人听闻的开场白折服了,哪还管戴叔皮举不举绶带,估计就是举鞋带也不好使了。
只见宋桓公谦虚地对宁戚说“先生这次前来,可有什么好办法教我呢?”
宁戚说“现在大周天子已经失去了权威,各诸侯国就像一盘散沙,各国内部也是国君不像国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