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都是徐宁在赶路的间隙中所想的事情,毕竟穆三娘也不爱说话,别的事情又不用徐宁操心,徐宁又不像之前那么疲累,她自然能多想些事情。
除了河间孟家的事,她另外还将徐兴留下来的那首诗重新在脑海里过了几遍。
“袅袅烟雾中,莽莽深林里,深宫凝北望,故乡秋收否,就山知意我,徐徐波澜兴。”
六句话一共三十个字,最后面两句是为了留下“救我”的信息和他自己的名字,前面三句再加上“故乡”两字,表明他现在所在的地点,那么剩下的疑团,就只剩下“秋收否”三个字。
或者也包括地点,就是“故乡秋收否”。
只是徐兴他之前也不是种地的,徐家庄有没有秋收,和他现在会有什么关系呢?徐宁并不觉得他冒着风险在那破庙的留下的句子,是没有任何用处。
那么这句话里会藏了什么信息呢?
故乡秋收否,秋收否,秋收?
是了,有了地点和人物,那应该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时间。
秋收否,其实要表达的是秋收那一段时间?
秋收那一段时间会发生什么?
想到这里,徐宁又很快联想到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老钱之所以在宁远县活动,正是因为夏收。
而徐兴留在破庙上的字,最新鲜的也十分新鲜,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最近留下来的,所以,是在夏收的时候徐兴经过了那座破庙,而在秋收的时候,他也会再次经过那破庙?
顺着这个思路推,一切都很顺畅,那么很可能这就是徐兴想要传达的信息。
但是从那面墙上的痕迹来看,这些句子都不是徐兴一次性写下的,那墙上有很多新旧不一的痕迹,说明那是徐兴在不同年份里留下的,而既然每年都有夏收和秋收,为什么徐兴只写了秋收,而没有写夏收?
很快,徐宁又想到了这个问题。
不过这对于徐宁来说也不是什么困难的问题,她很快猜出了两个猜测。
一个是夏收的时间短,徐兴经过这边的次数少,停留时间短,若是想要救他的人趁着夏收过来,不一定会遇到他,而另一个,则是这次夏收是意外,往年都是秋收时期才有外出走这一趟的机会。
徐宁再仔细地想了想,她更加倾向第二种猜测。
因为她在宁远县城的城外已经住了不少年头,杨家被沈家排挤,周县令上位,也并不是今年的事情,但是不管是涨进城费还是让老钱来宁远,都是今年才发生的事情。
不然以她对沈家和老钱的警惕程度,再加上她时常来往县城蔡记及菜市场,不可能前几年都听不到相关的风声。
今年,是有什么变化了吗?
徐宁这么猜测着,但是因为她并不是官员,甚至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馄饨店铺的小老板,她能了解到的信息有限,根本不可能知道不会对外传出的消息,便是她现在知道的这些,要是不是因为要调查蔡记账本问题和她失踪的父亲,她都不可能做出这么多的推论。
而她也不知道,她作出的所有推论,都是那么的接近现实。
若是她们不改变方向,甚至再往西一点,那么都不用两天,她们就会一头扎进沈家以东陵王府蓄养在这莽莽大山中的私兵,原本茂密的山林已经被开拓了一大片出来,建的并不是军营,而是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并且还有一大块用于操练的空地,不远处的山中还有一座正在开采的矿山,老弱和已经没有生育能力了的妇女,便全都被扔在那矿山之中,不过现在正在空地上操练的军队都已经有了整齐的盔甲与兵器,对于铁的需求没有那么大了,因此矿山那边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于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原本在矿山中工作的人便慢慢消失掉了,至于消失的人去了哪里,所有生活在那里的人都心知肚明,却谁也不敢提起。
谁也想不到,在这苍莽的大山之中,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