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二年,三月五日,宣政殿大朝会。
宰相庞籍奏道:“官家!先帝在时,黄河改道六塔河之事,先帝已经应允,朝廷也开始了修建了一部分设施,但由于去岁大理和交趾入侵,六塔河之事,被迫停了下来,先今朝廷财政宽裕,主持修筑河堤之事的李仲昌便催促朝廷进行八款。”
文彦博出言道:“官家!黄河改道之事,当为朝廷今岁首等大事,既然先帝时,就已经定下此事,臣认为理应早点施行才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繁衍不息离不开黄河的无私奉献。
春秋战国时期,黄河被称为大河,那时候黄土高原气候温和,草丰林茂,河水清澈,两岸孕育了中国远古时代最早的先民。
然而由于上游地区气候变化和地理更迁的原因,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到了宋朝时,已经是“流水一旦,其泥数斗了!”
再加上唐末之后,五代战乱,黄河逐渐变成了一条随意泛滥,吞噬生灵,威胁两岸百姓身家性命的凶猛之河了,为此自隋朝之后,历朝历代都需要不断的治理黄河,宋史河渠志第一句话说得就是:“黄河自昔为中国患!”
黄河在给人们带来丰富水资源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危害。很多时候黄河会发生水患灾害。人类与黄河的斗争可以说是进行了几千年之久,但是结果几乎都是失败的,很少有成功的案例。
历史上,宋朝黄河改道了三次,被称为三易回河。而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叫李垂的大臣讲起。
李垂一开始只是宋朝一个默默无名的普通小臣,但是由于他为人非常的耿直,再加上他后来出版了很多的书籍,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李垂在《导河形胜书》中写道如果让黄河的流向发生改变,让原本下游的河流流入河南等地改为流向河北等地。这样一来,就会让原先统领河北地区的宋朝的敌国辽国遭受黄河泛滥的折磨了。
而原本就和辽国虎视眈眈相对的宋朝就可以不用发动战争就取得胜利了。这样的想法在目前看来是十分荒唐的,但是当时的统治者十分欣赏李垂的行事风格,竟然默认了这一说法。宋朝的皇帝后来就算是拿出整个宋朝的财政收入,也要完成这个计划。
宋仁宗时期,对黄河进行了改道和治理。当时治理的档案是由当时的宰相文彦博提出来的。文彦博认为当有一天黄河的水量进行持续的上升。
那么对于周围的人的耕地和财产安全都会产生威胁,因此他认为,可以从六塔河这条小河流进行分流。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他没有想到六塔河的流量是远远不能和黄河的水流量来相比的。因此,第一次黄河治理和改道都是失败的。
而眼下,由于宋仁宗匆匆去世,赵昕刚登基不久,又面临交趾和大理的进攻,朝廷经费不足,所以六塔河的攻城被耽搁了下来,现今庞籍和文彦博又提起此事,赵昕也很是无奈。
赵昕来自后世,知道李仲昌修建的豆腐渣工程,与至和三年导致六塔河决堤了,死的百姓民夫不计其数。
把黄河改道到河北去祸害辽国,想法不得不说真的是太过于天马行空了,在金灭宋之前,辽国最远也不过是打到澶(CHAN)州,还没有到黄河,所以说,宋朝皇帝和大臣对辽国不理性的恐惧,导致了这一坑爹的工程诞生。
赵昕也在想着该如何应对此事,六塔河改道之事是断然不能再继续进行下去了,而且据史书记载,今年是个旱灾之年,北方多地受灾,赵昕需要集合人力物力度过这个灾年,而不是劳民伤财,去修建那个坑爹的工程。
吏部左侍郎欧阳修出言道:“官家!朝廷要在秋季举行大的工程,堵塞住商胡的河道,开通横陇,让黄河再回道故道,调动大批人力,必须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才行。之前黄河在商胡溃决,当时的执政大臣,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