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病好了,赶忙就跑来,可以跟随您回转家乡了。”于是一行人就此踏上了归程。
等到了家,丁乘鹤就让自己的儿子拜了叶书生为老师,并告诫他一定要朝夕相待,好好侍奉这位老师。这位公子名叫丁再昌,当时是十六岁,虽然是读过一点书,但是还不会做文章。不过这位丁公子十分的聪明,书看上两三遍就能背过。也就一年的时间,就能够下笔成文了。再加上叶书生的谆谆教导,轻轻松松就考了个秀才。叶书生又找来许多资料,主要是自己当年考举人时候写的那些文章给公子学习。结果这位叶书生还是个押题高手,乡试中的七个题目他都曾领着丁公子都温习过。这下还有的跑吗?考了个第二名。
这下这家人可都乐坏了。丁老先生摆下谢师宴,席间对叶书生说道:“先生您拿出自己学问的九牛一毛来教授小儿,让他轻轻松松就考上了举人。只可惜您这满腹经纶却只能埋没于尘世之内,真是无可奈何啊。”
叶书生回道:“这怕就是命中注定的吧,也没办法。这主要是令公子聪慧好学,况且应该感激的是我啊,托令公子的福,证明了我这半生屡考不中并不是因为才疏学浅,这样我就很知足了。而且人生在世最难的就是得一知己,我能结交丁老爷,可说是此生无憾了。何必非要去追求那个高官厚禄,那也不见得就是光宗耀祖了。”席间两人又聊了些家长里短的,也无需细表。
又过了些时日,眼看快要到大考的日子了。丁乘鹤就劝叶书生回乡报名,别误了考试。那时候是不能从外地报名参加考试的。但是叶书生却一脸烦闷,似乎不愿回乡。丁乘鹤也不远勉强他,不过却偷偷的嘱咐自己的儿子,让他进京去考试的时候,拿点钱去给老师捐个监生。
丁公子进京一考果然又得中进士,被封了个部中主政的官职,也顺便把老师送进了太学国子监。师徒两人朝夕相处,一同读书学习。就这样过了一年,叶书生又提起了再考一次的兴致,这次终于得中举人。
正好赶上丁公子被派往南河出差办公,便找到叶老师说道:“弟子这去处距离老师的家乡不太远,老师现在终于是考中了举人,这也是大喜事一件,何不跟弟子一同前往,顺路回家探望一下,跟家人分享分享这份喜悦之情呢?”
叶书生也是觉得离家已经这么久了,不知道老婆孩子日子过得咋样,中不中举的那还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也该回家看看了。于是就挑了个天晴日朗的好日子,两人便一同启程了。等到了淮阳的地界上,丁公子就派了两个家丁,跟随老师坐着马车回转家宅,自己则往南河方向去了。
等到了自己家门前,发现这房屋有些萧条破败了,心中不免一丝悲凉。慢慢踱步来到院中,正巧自己的妻子拿着个簸箕从屋里出来,看见他吓了一跳,哎呀一声扔了簸箕扭头就跑。跑两步又觉得不对,便远远的站在院子另一边回身看着他。
叶书生觉得很伤心,声音凄楚的说道:“我这才离家三四年而已,如今中了举人,回来跟你分享一下喜悦之情,没想到你却不认识我了。”
他妻子当然认出来他是谁了,但是还是没有靠近,远远的站在那边说道:“你都死了好几年了,去哪里考举人?你去屋里看看,你的棺材还在那停着呢。家里穷,孩子又小,没钱让你入土为安。现在孩子大些了,正准备找一块好墓地把你埋了呢。你倒好,装神弄鬼的跑出来吓唬人了。”
叶书生听妻子这么一说,似乎也是想到了一些什么事。慢慢的来到了屋里,一看果然有一具棺材停在屋子当中,头前还有一个桌案上面摆着香烛供品,一副牌位上书自己的姓名。这一下可不得了了,只见这叶书生一下自就消失不见了,只剩下自己穿的那身衣服鞋帽的落在地上。
他的妻子在他进屋之时也偷偷的跟着过来了,看到这一幕突然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