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系统教给了芳期如何在近海养殖“昆布”,芳期的韶永行和几大商行合作,在福建创建了好些大规模的养殖场,虽说产出远远不够覆盖整个大卫的商市,然而在福建与临安,“昆布”再非贵族富贾餐桌特有的食材了,袁子高还了解过,“昆布”具有医用价值,能够预防“呆小症”,这种食材的作用不仅仅是满足饕餮客的口腹之欲。
但韶永行出售的“昆布”,售价并不昂贵,百姓们时不时的,都能买上一些烹饪。
袁子高还替韶永行算了一笔细账,盈利虽有,但悬差不大,湘王妃是真让利给了民众,损失的是自己的盈利。
湘王妃若是贪财,大可用“昆布”牟取巨利,着实这样的食材,哪怕平民百姓消费不起,这样多的权贵富贾也是会争相抢购的。
几盒龙芽茶?呵呵,恐怕还不比一车辣椒值钱,虽然,现如今连辣椒也是平价食材了。
袁子高还了解到,养殖场的民工,不管是本人还是家属患病,管事的都会允准他们休假,而且休假期间,不会被扣薪酬,因此那些雇工,若非着实病得起不床,谁都不会告假,这些年来,就没一个家属患病雇工告假的,哪怕是家属无人照顾,他们也会相互帮衬,主动自觉的从来不占雇主的便宜。
问就是“东家待我们仁义,我们怎能白占便宜”。
袁子高曾听生母说过湘王夫妇跋扈,行事有违礼矩,可经过这趟福建行,他对湘王妃有了极大的改观——王妃虽是妇道人家,心中却存大仁义,她做的功德,甚至远超中宫之主,现如今的大卫,多几个像湘王妃这样的人,远比所谓的礼矩教化更加有用。
要不然怎么解释,福建这样多的养殖场,有这样多的雇工,却找不出一个偷奸耍滑的人?!
福建的不少郎中医者,都连连赞叹,有了韶永行,连请不起医吃不起药的贫苦患者都大大减少了,偶尔有那么几个,被养殖场的雇工知闻,都愿意替他们出药钱。
一样的布衣,谁不心疼钱财,可养殖场的雇工竟然主动行善,因为他们不差钱。
他们甘愿替湘王妃累积名望,因为他们是因为湘王妃才成为不差钱一族。
就连和韶永行有合作来往的商户,长期以来都坚持善举,他们并不抱怨盈利薄,因为湘王妃把多数盈利都让给了他们,只有一个条件——多行善事,扶弱济危。
袁子高之所以回到临安,他其实就想亲口说服他的父母高堂,不要再对湘王妃抱以成见了,应该跟着湘王妃多多行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然而他有一个堂弟,纨绔惯了,把起源于醉生坊的风言风语传到了他的耳中,袁子高起初没介意,只断定就是谣言,堂弟炸乎了:“是余娘子亲口所说的,阿兄把余娘子当作知音,不会信不过她的话吧!”
余琴操在许多的士子、纨绔眼中,是风尘柳巷里的一株白莲花,立根风尘而不沾染风尘,冰清玉洁得可以直接摘下来就泡茶喝,这样的人不会说谎,白牙齿和红舌头吐露出来的每一个字都比真金还真,别问理由,问就是世上需要出淤泥而不染的“传奇”。
可袁子高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他现在斩钉截铁地告诉余琴操:“我不信你的话,你说谎了,你应该当众承认你的过错。”
余琴操没有搬来救兵,反而搬来了一个质疑她的人,她极度的羞恼外加委屈,对于风尘中谋生的女子而言,最要命的事莫过于失去魅力,原本吹捧仰慕她的人不再为她的裙下臣,这就好比一个厨娘的厨艺受到批评,一个堂前人的诙谐话没法让宾客们欢笑,失去立身活命的“技艺”,她该如何生存?
“袁郎只看见湘王妃所行的善事,怎不想她这样做有何目的?她给予的小恩小惠,正是为了谋获个好名声!袁郎为何忽视了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