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折腾,天也快亮了。
文武大臣们全都聚到刘延所在的太子宫偏殿里,挤得满满当当,没办法,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小了。
人群中,刘延看到几个新面孔,他们都是应皇帝刘宏的征召前来出仕的, 说是刘宏征召,其实那些征召令都是刘延发出的。
“殿下,攸这厢有礼了。”一位叁十左右的中年人上前来见礼,正是从颖川赶来的荀攸,他接到荀彧和刘延的信,便马不停蹄地赶来了, 临走的时候还把钟繇硬拉来了。
“颖川一别, 没想到昔日的荡寇将军竟然就是我大汉皇太子,哈哈哈哈……”钟繇也上来见礼,“先前多有失礼之处,还望殿下恕罪。”
这两人能来,刘延很是开心,这些都是治国理政的能臣,现在的刘宏朝廷人才凋零,大多数重臣都留在了雒阳,黎阳这里的这几苗人根本就难以搭起一个朝廷的架子来。
正在缺人之时,有四面八方的贤士赶来出仕,无疑对士气也是一个极大的振奋。当然就荀攸、钟繇而言,他们之所以出颖川奔黎阳,则纯粹是因为刘延。
这两人早就对刘宏失了信心,甚至觉得整个大汉都气数已尽,但是一听说那个在颖川与他们有一面之缘,在郡守府大放异彩的荡寇将军、冠军侯,居然就是当朝太子,而且代玺抚军监国时, 一下子又对大汉充满了信心。
汉室在这位太子手中必然能够中兴的信念一旦产生,他们就坐不住了, 纷纷前来投靠。
还有两位峨冠博带儒生打扮,看起来很有学问的样子。
“臣为太子引荐两位大儒。”卢植说道,卢植本身就是名满天下的儒学大家,儒者们与他自然更加亲近一些。
“这位是蔡邕蔡伯喈,这位是孔融孔文举。”卢植介绍道,“两位大儒皆海内名士,深恨十常侍弄权,弃官不做,今闻太子征召,便欣然而来效力。”
孔融今秋刚刚弃官不久,前段时间京城动乱,他就打算回山东老家,在兖州的时候遇到刘岱,在刘岱的劝说之下应召前来。
他对刘延了解不多,但刘岱吹得神乎其神,再加上没了十常侍,皇帝又病重,他就想来看看这个太子到底有几分成色。来到黎阳才发现,文武官员对这位太子交口称赞,也听闻了他的许多事迹, 这才打算留下来。
蔡邕则为了躲避十常侍的迫害,已经流浪到江南避祸多年,此次偷偷回陈留老家探望家人,目睹了大汉朝的风雨飘摇,这个关键时期几乎天下有点抱负志向的,都在关注着朝野动态。
十常侍身死、叁皇鼎立,可以说大汉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中,那些世家、士人都在谋划自己的出路。
这个时候蔡邕接到了征召令以及陈留太守张邈的邀请信。
这个时代的官宦之家与士人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初刘延代替皇帝广发征召令,召天下有识之士入朝为官,同时令朝中的文武官员们发动个人的人脉关系,积极举荐和邀请名人贤士,如今看来效果还是明显的。
蔡邕、孔融这两人刘延当真是如雷贯耳,两位在数千年以后的时代里,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何况他们所在的这个时代了。
蔡、孔二人正要上前见礼,刘延已经先他们一步一躬到地,“久闻两位贤名,今日一见,真叁生有幸,二位出仕为国效力,实大汉之幸、苍生之幸。”
蔡邕、孔融两人急忙还礼,“不敢当殿下如此大礼,我等当效死力辅佐殿下。”
众文武见到刘延不踞不傲,礼贤下士,而且治国治军也得其法,刚刚还击退叛军偷袭,不由得暗自称道此子有名君之姿!
不少人暗下决心,一定要保刘延上位,平靖天下,而且从目前汉室之中来看,似乎也只有刘延能够担起这个重任,无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