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六卷 天下归心_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重整西北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卷 天下归心_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重整西北上(2 / 3)

子,确实是他的责任。只不过微臣要说的是另一个方面,杨嗣昌虽然督师不行,可是在战略层面上还是可圈可点的,这个十面张网的策略想必在督师西北之前陛下也听杨嗣昌说过,最近内阁收到了杨嗣昌的来信,他对这个策略做出了进一步的修正,微臣正要禀报陛下。”说完,温体仁从怀中抽出了一封信,正是杨嗣昌的手书,他递给了崇祯。

在清军撤出西北之后,西安府的压力减轻了不少,杨嗣昌也算是回过神来了,既然卢象升和天雄军已经全军覆没,孙传庭的兵马也损失殆尽,那么下一步,李自成肯定要拼命恢复实力,而杨嗣昌想要保命,就必须提出剿灭李自成的策略,他思前想后,还是要对十面张网的方法进行完善,并且上书内阁,希望通过这封折子来平息一下圣上的怒火。

崇祯展开杨嗣昌的折子阅读起来,“罪臣杨嗣昌起奏陛下,臣观今全盛之天下,而拮据难支者惟外侮与内讧耳。然昔人云:戎虏不足为中国之大患,而其动也,恒必乘内之虚。使有备在我,则制驭自易。况今时之虏,因寇之衅而蹈暇也,则弭寇为防虏之要着;今时之寇,因民之离而张焰也,则安民为弭寇之要着;今时之民,因财之削而生心也,则理财为安民之要着;今时之财,因人之滥而覆也,则用人惟理财之要着。流寇初起于延绥,蔓延于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广、四川、江北,以及庐(州)凤(阳)应(天)安(庆)等地。如今山西余孽渐消,河北可幸无事,四川暂时无虞,大患集中于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之间,南邻江西北邻山东二省流寇虽未到达,也应当防卫。因此战略方针应当以陕西、河南、湖广、凤阳为四正——四个正面战场,由四省巡抚调兵筹饷,分任围剿,专任防卫;又以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为六隅——六个隅面战场,由六省巡抚根据现有兵力军饷,时而分防,时而协剿。如此布局,即由四个正面与六个隅面构成十面之网,朝中应设**大臣一名,总督与**密切配合,随流寇所向,专任剿杀。如果流寇在陕西,那么陕西、四川、湖广、河南、延绥、山西六省巡抚张开六面之网,由**率兵入关,与总督会剿。如果流寇在河南,那么河南、湖广、凤阳、应天、山西、山东六省巡抚张开六面之网,由总督出关,与**会剿。如果流寇在湖广,那么湖广、河南、陕西、四川、应天、凤阳、江西七省巡抚张开七面之网,而总督、**一起进入湖广会剿。如果流寇在江北,那么凤阳、应天、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六省巡抚张开六面之网,而总督、**一起进入江北会剿。若能处处落实,此不失为上上之策也。”

崇祯一口气将杨嗣昌的奏折读完,闭上眼睛冥想了很长时间,其实在呈给皇帝之前,温体仁已经看过杨嗣昌奏折的内容,如果单从内容来看,杨嗣昌不愧是西北督师,提出的每一点都切中要害,要是朝廷真能按照杨嗣昌的方略进行,一点不打折扣,那么消灭流贼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特别是杨嗣昌再次强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这也非常符合现在局势的定位,如果说杨嗣昌当年在出发的时候对皇帝提过攘外必先安内,那时还不是最佳时机,因为大明有内忧也有外患,那么现在提出来就是最好的时候,外患暂时平息了,应当集中精力剿灭流贼。

温体仁也不说话,众大臣面面相觑,大家都在等待皇帝发话,猛然,崇祯睁开了眼睛,对温体仁道:“爱卿有话就直说吧。”温体仁心中猛地一松,崇祯能说出这句话,就说明他惩治杨嗣昌的心思已经动摇了。温体仁不紧不慢道:“陛下,杨嗣昌折子中说的清楚,朝中设立**大臣,配合督师行动,此计甚好。既然如此,微臣以为,杨嗣昌不宜为西北督师,应当调回朝中听用,在战略层面上,此人还是有眼光的,正好陛下方才说另选人督师西北,微臣赞同陛下的意见。”“把杨嗣昌调回来?他调回来能给他什么位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