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说的对不对,对!当然对。王阳明先生不仅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更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刘毅谈论的军事价值王先通自然是明白,家学渊源,王家的子弟一生下来就要接受王学的培养,而作为长子的王先通将来是要接任世袭新建伯的爵位的,当然王家在他身上下的功夫可要比一般王家子弟多得多,如果说王阳明在王先通这一代最好的衣钵继承者是谁,那非王先通本人莫属。而王学的学科繁杂,兵法也是重要的科目。王阳明在军事方面的造诣丝毫不亚于戚继光。平定江西叛乱,平定宁王叛乱,总督两广。这些事情都是王阳明先生军事天才的证明。所以对于兵法,王学也是悉心教授所属子弟。王先通此人对兵法自然是知晓。刘毅此言绝对正确,漕运之于军事,确实有妙用。只不过还要取决于刘毅此人的心术,若刘毅真是为天下百姓想,那自然是大善。若不是,则大明危矣。
刘毅也不指望一时半刻能让王先通接受自己的观点,虽然王先通是王学的继承者,可是比起先祖来他还是差很多,学识肯定有,但方法不行,或者说没有先祖王阳明的本事扭转逆境,只能逆来顺受,在逆境中沉沦,这样的人如果是作为一个顶尖的学者没有问题,但是让他做总督,确实是难为他了。但是今天,无论王先通是什么样的人,漕运大权都必须划归新军,朝廷已经对新军有了复杂的心态,这个时候新军就更加要壮大自己,加快发展,正所谓一力降十会,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敢于挡在新军身前的势力都会被碾成齑粉。
半晌,王先通睁开了眼睛,他缓缓对刘毅说道:“那么,刘大人,你希望本督怎样配合你。”王先通的语气很平静,王先通看出来了,刘毅今天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他是对漕运事务由新军接管这个权力志在必得,他现在根本不是以自己的下官,漕运协同的身份在跟自己说话,他根本就是以新军统领的身份在要求自己。如果是旁人,可能王先通会觉得刘毅飞扬跋扈,士可杀不可辱。可是刘毅方才说的几点又是那么有道理,这几点何尝不是王先通想做而没有能力做的,如今刘毅有这个本事和能力将其做好,不如先让他尝试一番。如果他做的事情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对天下百姓当然是一件好事。知行合一,说的就是这个。
刘毅见王先通的语气松动,不禁变换了颜色,言语中客气了很多,他对王先通说道:“总督大人,其实很简单,也是三点,其一,总督衙门必须要迁移,淮安虽然位置很好,但是新军的中枢在安庆卫,在太平府,既然我同时担任两个职务,那就不能在两地间往返耽误时间,所有的事务都应当在同一个中枢完成,所以,总督衙门必须要迁移到太平府,也请总督大人移步。不过总督大人不要误会,下官没有那么大胆子,将总督大人软禁在太平府,上面所说确实是为了政令颁布的效率更高。”王先通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其二,就是现在大人手下的这些官员和仅剩的兵丁全部裁撤,这些人已经不能称之为官,不能称之为兵,既然如此不如让他们出去谋生,也好过在这衙门中浪费时间,他们的职位自然会从新军中选拔官员外派。而总督大人也请放心,所有被裁撤的人我都会给安家银,绝对不会亏待了他们,如果不想离开官场的,我也会找南京六部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调到其他地方去,当然是平级或者降级调动,这些人的能力去做一地的主政官员是不合格的。”
王先通的嘴唇蠕动了一下,随即颓然的坐在了椅子上,刘毅说的对,这些人这么些年其实已经在漕运衙门待废了,与其拖着他们,不如给他们自由,若是刘毅真的能去南京运作运作也好,也算是对他们有个交代。有一点刘毅说的对,这些人的能力去主政确实不合格,不要说他们,就是自己外放去当一个知县,怕也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当好吧。
刘毅没有停下,他接着说道:“最后一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