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沐在书信开篇便提到了教育。
但说法极为实际,教育既不是为了学者们挂在嘴边有些老派的教化万民,也不是非常新派的指望众生平等。
是直截了当地告诉皇帝,需要,大明帝国需要更多掌握知识的人,天下有很多掌握知识的人,并且会越来越多,但不够,差远了。
这些人做官员、做武将、做买卖还都不够,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
陈沐举出两个例子,首先是大明的钢铁产量,被蒸汽机车与铁轨推着向前走的钢铁产量,非常简单易懂地就告诉皇帝他认为不够用的原因,时代与生产力让天下对知识分子的供需关系变了。
他提出第二个例子是皇帝心心念念的天下第一强兵,北洋旗军。
北洋旗军的战斗力毋庸置疑,这是以这个时代最好的训练培养方式与极多花费、超长时间为代价的,尽管它最好,但它并不科学。
最科学的练兵方式是在成本与收益的博弈中逐渐趋于平衡,这时代哪里有军队练兵花一年半的?大中华圈有练兵传统,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下都这样,只是陈沐出兵时并不知道,他以为世上都练兵。
可实际上葡萄牙不练兵、英格兰不练兵、尼德兰不练兵,这世上大多数国家都是不练兵的,他们连常备军都没有,练哪门子兵?骑士能算兵?
西班牙和法兰西练兵,菲利普二世的新兵会得到不足三个月的训练、法兰西瓦卢瓦王室的宪骑兵是一支完全由骑士组成的部队,他们的概念和马木留克、奥斯曼亲卫军差不多,可以等同于练兵。
其他部队都是在战火中成长,一次次征召、上阵、解散,再征召、再上阵、再解散的过程中,形成稍有军事素质的部队,以及其中佼佼者成为雇佣军,专事杀戮。
而北洋旗军的兵役为五年,训练时间就要花掉一年半,等于只有三年半的使用时间,眼看着一期都要退役了。
他们的训练时间花费最大的是什么呢?是学习知识,包括军事条例、兵器参数、战术韬略、制图技术、水文地理等科目,几乎讲武堂要学的他们也差不多都要学,只不过浅显而已。
涉及识字、数学、地理、物理、医学甚至还有一丁点化学,旗军们总不能听见火药爆炸就以为神明降世了。
所以他们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在训练中学习诸多知识。
皇帝看着书信,在夜晚的清华园行宫中点灯勾画,他在算户部的账目,因为陈沐说他估计如今海外收入已经占到朝廷岁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大明得到海外足够利益的原因是大明上了这艘战船,上来,就很难下去了。
持续投入、持续产出,一旦投入停止,接下来海外利益分崩离析的打击会让大明内部扛不住。
万历爷在这一点上继承来自爷爷的基因,当然比不上飞升的道君皇帝兼任户部尚书的做派,但他脑子的数据弄不好装得比户部侍郎还多。
他清楚地记着,这一年朝廷岁入折银八千七百万两有奇,其中海贸关税与三军府京运折银两千四百万两有奇。
变化极大。
这个数据看起来大明的海外利益并未占到三分之一,但实际上已经占到了,甚至占到了一半。
并非因为这些财产在国中内部循环,而在于陈沐离京前给张居正和户部尚书王国光的建议——中央银行。
大明以前的收入很高,一年岁入折银就有三千万两,但落到户部入帐只有二三百万两,支出也才四五百万两,因为没有中间统筹的机构。
正常某县收入,截留部分自用,余数上缴至某府;某府收入,截留自用部分,余数上缴至省;某省收入,截留部分自用,余数送至户部;户部入帐归档,再安排朝廷开支:甲地赈灾拨款、乙地治水拨款、塞外打仗拨款、边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