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就已经开了,一个穿着臃肿棉袍的中年人快步迎接出来,道:“原来是路队长到了,快请进。”旁边战士介绍,他就是刘新亭。
小路道:“刘先生,打搅了。”
进了院子,小路仔细打量院子的布局。南侧靠着围墙有一排房子,门窗简单,似乎是伙计家丁住的。迎面一排房子,正房,六间房子,两个门。西面厢房一排四间,东侧厢房也是四间。厢房和南墙之间是粮仓,马厩和工具房。正房的门窗窗格细致,每扇窗子中间都有一片玻璃。
刘新亭道:“路队长不是本地人吧,好像对我的陋室很好奇。”
小路道:“刘先生真是善于观察。不错,我去过很多地方,每去一个地方,都要留意当地民居。你看,这种户枢,很有意思。”
刘新亭道:“乡下地方,没什么好东西,屋子粗陋,见笑了。”
小路道:“一个地方的民居,是和这里的气候,生活方式都有关系的。”
说着,进了灶屋,灶屋阳面左右两个灶台,北面几个大缸。进了正屋,刘新亭道:“请坐。”正午北墙有一排木头柜子,中间是八仙桌子,摆着两个青花瓷瓶,中间是一幅杨柳观音画,两侧对联道:“瓶中甘露时常洒,素心慈颜保平安。”
小路道:“刘先生原来是积善之家。”
刘新亭指着八仙桌两侧的椅子道:“哪里,哪里,请坐。请茶。”
小路坐下,道:“刘先生的名字恰好和清朝刘老家主相同,不知道是否是刘家的本家?”
刘新亭道:“就是巧合。就是巧合。不是本家。人家可是河北大富户,我是山东来的。请问路队长这次来是?”
小路道:“我有话直说,听说刘先生对我们的做法不能认同,想当面讨教。看我们哪里有做的不到的我们改正。”
刘新亭道:“听说路队长也是洋学堂毕业的?那一定就接受了一些外国的思想。可是这白白给伙计土地的事情,收这么低的公粮,我可是从来没有见过。要是都这么干,佃户就不用辛苦干活攒钱买地了。只要租地种就可以了。”
小路道:“您的想法很有意思,请说下去。”
刘新亭道:“这一晌地可以出不少钱,够养活一家人吃喝了。他们就真地白得到手,我敢保证,不出两年,就有卖地顶债的。”
小路道:“那为什么?”
刘新亭道:“那十五户里有一家是抽大烟抽穷的。当初还卖给我十垧地呢。”
小路道:“多谢您提醒,我们还真得对他们进行教育,提高文化。您的意思是普通农户想把这些地保住不容易。”
刘新亭道:“其实我跟你们的人打了几次交道。知道你们是好人,就多说几句。咱们关外的地主东家,看起来有钱,其实不一定。租子太少,养活不了一家人。就拿我家来说。我们这一辈我是当家的,还有兄弟三个,还有个老叔一家三口。这样,我们一大家子是五户人家,三十口人,你算算,一个人合着就一晌另三亩地。”
小路道:“加上一个管家一个大厨,两个护院,还有长短工,平均下来一个人还不到一垧地。”
刘新亭道:“我们这个一家有两三垧地的也有好几户,日子过得都不如我们好。为什么?其实,我们也不容易。”
小路道:“您说说。”
刘新亭道:“举了例子说,现在快过年了,腊月前要蒸豆包,对吧。我们家要蒸几十锅,其实,不都我们自己吃。你看,过年了,这和尚庙里送一车,道观里送一车,伙计家一个人一筐,这又是半车。还要卖一车,剩下的家里刚刚够吃。”
豆包,是一种东北的传统食品,色黄,是用粘小米面掺玉米面后中间包红豆馅蒸熟后在户外冷冻,徐徐食之。
豆包状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