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最近很烦,宅院之外车马如流,他家门口跟市集一样嘈杂,这让他很反感。
他原本只是个不被皇帝待见的议郎,没地位也没心思参与朝政,每日泡在东观校书,偶尔去太学讲学,这原本不合规矩,但他学问高,名气大,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他自由来去,日子还算逍遥。
可董卓突然对他极为敬重,征辟入府,拜为祭酒,更是三日之内历经三台,没几天又提拔到了巴郡太守,留任中枢,加官侍中。
侍中是亲信清贵的加官,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
短短几天,他就从议郎升到了巴郡太守,侍中,荣宠加身,权威日重。
可他一点都不高兴。
官位是董卓给的,他这个侍中也见不到皇帝几面,反而成了别人眼里,乱臣贼子的心腹。
董卓实乃乱臣贼子,他把何太后给毒死了,虽然打着为今上报仇的借口,实际上却是借此威慑朝堂公卿。
这话是曹孟德告诉蔡邕的,这位曹家小友被明升暗降,丢了西园典军校尉的军权,面对逆贼,无力反抗,心中极为愤慨。两人早年相识,亦师亦友,经常来他这里饮酒论诗。
现在,曹孟德有些日子没上门了。
唉!
来的大多是阿谀奉承之辈,偶尔几个正人君子,还是骂他的。
老夫又不稀罕这破官,你们有能耐就去骂董卓呀,来我这里做甚!
今天怕是又得挨骂,到不是外人,是他舅舅家的表弟上门了。
“曜卿不在幽州待着,来洛阳何事?”蔡邕自知理亏,连说话都不硬气。
“伯喈兄长在洛阳可好?不如随我一起回去,也能与昭姬团聚,得享天伦。此次代主公出使洛阳,不日便要回返,兄长随我一起走吧。”袁涣还是想劝一劝,洛阳非善地,他这个表兄不是擅权谋之人,待在这里太危险了。
“吾尚有牵挂,走不得。”
“昭姬不是你的牵挂?心心念念都是东观藏书,那些又不是你的。”袁涣都无奈了。
“昭姬已有归宿,来信说夫婿性子温润大度,她过得很好。女儿从不骗我,无需担心。”
“兄长可知,若非主公阻拦,吾今日便要杀你。”
蔡邕这几天都习惯被人喊打喊杀了,面不改色的问道:“为何?”
“主公志向远大,不可留破绽于外。董贼势大,主公若救你,代价极大,若不救,便会被人指责不孝。如此两难,不如由我来承担弑兄之名。”
袁涣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主公不同意,他的意思,是不与董贼正面冲突,你可借着他的威势,做你想做的事情,董卓不敢伤你,也不会让别人害你。但是,你也要注意己身安危,你若出事,两军必然大战。伯喈兄长,要当心啊。”
蔡邕摇头叹息,卷进这种漩涡,以后难以安宁了,但女婿对他,真的没话说。当初自己是看不上这个幽州边鄙武夫的,怕他粗鲁,会苛待女儿,现在看来,自己识人的眼光差着舅舅一大截。
“吾已明了,代我谢过刘使君。”
蔡邕两个表兄弟在交谈,董卓等人也在商谈。
“刘宜程拒了封王诏令,计策落空了,该如何应对?”董卓将刘襄的来信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既感觉气愤,又觉得轻松了不少。
信中的话,说得噎人,但意思很明显,不会主动挑起冲突。
这对董卓势力来说,是个好消息,能让他们缓出手来解决一些其他的隐患。
刘艾进言道:“刘宜程不受诏令却派出使节参拜新帝,是不想与我军大战,以此为由,可拉拢宗室承认今上的正统之位,他在宗室中的名望很高。狱中还拘押着刘伯安,明公当赦免其罪并重用之,再任用几个其他宗室,今上的正统之名便定了。今上安稳,明公才能安稳。”
董卓点点头,认为这是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