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顿国王的命令,顿王国军队结束休整,一番动员后军队的战斗热情再次燃起,官兵们嗷嗷叫着向拜王国都城挺进。
面对咄咄逼人的形势,在商人们的强烈要求下,在商人们忍痛的重赏之下,拜王国第五座城市的执政者和守城官兵一致决定严防死守,坚决拒敌于城外。
这个时候,城市里的明帝国商人在接到明帝国海外省的通知后,除了商业银行、物流公司、以及高级酒店外基本上撤离了,导致拜王国商人的产业无人接手,面对巨额的财富,这些商人无论如何都无法舍弃,再加上从第四座城市撤退的守城官兵得知,顿王国军队并没有想象中的强大,而且顿王国军队缺乏必要的攻城器械,只要战术正确,完全有能力抵御顿王国军队的进攻。
当时的守城官兵不过一千多人,面对顿王国几万大军,坚守了一个下午,在大量杀伤顿王国军队的同时,自己方面损失轻微,以这样的战争烈度,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情报非常重要,无形中加强了守城官兵和商人们的信心。
加上撤退回来的一千多官兵,防守第五座城池的军队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八千多人,并且动员了一万多的青壮年作为辅助守城的力量,方方面面对守住这座城市充满了盲目的自信。
留在城市的明帝国商人不再为城市的防御出谋献策,他们得到集团的命令是生意照做,不得介入到顿王国与拜王国的冲突中,因此,这些商人谢绝了执政官与守城将军的邀请和拜访静观其变,反正明帝国的实力摆在那里,不管是拜王国还是顿王国都不敢动他们分毫,除了将属下的拜王国员工,以及员工家属搬进企业里外,不在接纳其他的拜王国公民,当然,那些大客户不在此列。
大客户是公司永远的金主,保护大客户就是保护公司的利益,这样做无可厚非,虽然有违明帝国海外省的意愿,商业集团也在所不惜。
没有明帝国商人出谋献策,好在有撤退回来的官兵,他们经历了实战的检验,他们的经验难能可贵,从撤退到第五座城市开始,这些官兵将他们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守城官兵,虽然不到一个星期,但对防守一方来说已经足够,说白了,守城的关键就是保持火力输出的持续,杜绝以往乱打一气的战术。
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记住轮番上就行。
第五座城市比第四座城市大了差不多十倍,城墙更高更坚固,城市人口达到了惊人的五万多人,有三分之一是来自四周围的农民,他们将是防守的生力军,对这些逃难来的农民,能够保证他们的家属不挨饿就是最大的奖赏,何况还有不菲的收入,为了保住财富,拜王国商人可是下了血本。
对拜王国来说,这座城市的保卫战就是这次战争的分水岭,此前对是否请求其他王国出兵存在非常大的争议,一方认为应尽早请求其他王国帮助,理由是尽最大的可能减少损失,而另一方则认为应该再等等,理由是拜王国有能力抵御顿王国的入侵,如果过早请求其他王国出兵,不但会被其他王国看作软弱无能,而且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比如经济上的让步,比如其他王国在拜王国的驻军,甚至有可能变成其他王国的附庸。
双方争执不休,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最后的妥协结果是看第五座城市保卫战的结果,成功守住了城市(预定为三个月),立即邀请其他王国共同对付顿王国,甚至可以发起一个联盟瓜分顿王国,就像瓜分森王国一样。
失败了,以可以承受的代价请求其他王国出兵帮助,有了第五座城市的防守经验,同时可以让其他王国看到拜王国的决心和顽强,相信其他王国乐于出兵,当然咯,要是能够说服阿鲁多多地方政府出兵更好,阿鲁多多地方政府愿意出兵,绝对是万事大吉。
算盘打得不错,就看实际的战况如何,一方是士气高涨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