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诤沉默片刻后,言道:
“使君少年英才, 天资过人, 下官心中有疑惑不解,还请使君赐教!”
我微微一笑, 谦虚道:
“赐教不敢当, 州牧但有所问,辰定知无不言!”
姚诤驻步, 侧身微微向我施了一礼,言道:
“那就请恕下官无礼了,事无起因, 可此次北魏攻齐,骤然发难, 随意挑起两国争端,牵连无辜百姓,北魏此番行径,是否有损一国之仁德?”
我随姚诤边说着边亦步亦趋向前走着,两人亦是面带从容微笑, 就像是两个知交好友在把臂同游, 气氛看似十分融洽, 可这两人谈论的话题, 就不是那么融洽美好了。
瞧着沿途之中的一些建造得十分华丽而雄伟得佛塔等建筑,我深知齐国几代君王都十分倡导佛教,故而一些供奉佛陀弥勒法相的寺庙与佛塔等建造雄伟、精妙的建筑物也在齐国这座有着百余年沉淀的都城之中处处可见,因齐国国君倡导佛教, 故而引领着齐国百姓们也竭诚信仰佛教,民风一度淳朴平和,也曾令北齐百姓安享过几十年的祥和太平。
只可惜人的欲望是无休无止的,特别是当一个帝王有了统御天下的野心和欲望,那对他统御下的百姓来说,灾祸也便会接踵而来。
听到姚诤此番诘问,便知他是想站在道德的最高点来指责北魏联合南陈攻齐,这犹如强盗一般的无耻行径了。
旦逢大争之世,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是自然法则,可却为常受儒家仁者爱人之说的读书之人所难以认同,认为随意轻掠别国、屠戮他国百姓是有失仁义,德行暴虐之行径。
如今姚诤此问看似合理,却忽略了北魏与北齐之间百余年来征战杀伐无数,可更多时候却是北魏输多赢少,那北齐在国立鼎盛之时不也常无故侵犯我北魏,屠戮我北魏军民,掳掠我北魏百姓,那时候的北齐,为何就没想到这番行径会有损一国之仁德呢?
真真是可笑至极啊!
我笑了笑,并不打算直言其中荒诞不羁之处,道:
“辰听闻贵国尊崇佛教,那想必州牧一定听过佛家有关《越祗国不可攻伐之因缘》这则典故吧!”
姚诤不动声色,似有些摸不准这年轻人有何花样,只是微微点头,道:
“略知一二。”
我继续言道:
“摩竭国阿?世王统领着五百个小国,其中,越?国生活富乐,出产许多珍宝,但因不顺从阿?世王的统治,所以阿?世王想要出兵攻伐它。当时恰好佛陀在王舍城的灵鹫山说法,阿?世王便派遣丞相雨舍去请教佛陀:摩竭国若是攻伐越?国是否可以取胜?结果佛陀却说此战不可能取胜,因为越?国遵奉了七条法则!”
姚诤细嚼其中含义,静静听着,默默无语。
“丞相雨舍便问佛陀是哪七条法则,佛陀道:其一、越?国百姓宣讲正法,深受熏陶;其二、越?国君明臣贤,君王从善如流;其三、越?国百姓都能遵从法令,不敢违抗;其四、越?国礼教严谨,男女守礼、长幼有序;其五、越?国百姓敬遵孝悌之道,恭敬师长,切实遵行师长教诲;其六、越?国敬畏天地法则,依四季运行辛勤耕作;其七、越?国敬重有德行之人,对修行有成就的沙门,虔诚地供养衣服、卧具、医药等物;一个国家如果奉行这七条法则,便不容易有危难,即使召集全天下的兵力来攻打也无法获胜!雨舍回去后将佛陀的话禀告阿?世王,阿?世王便取消攻伐的计划,并以佛法来教化百姓。不久越?国主动顺服摩竭国,两国奉行正法,国家兴盛昌隆。”
听完这则典故,姚诤似乎还没弄明白这位年轻使臣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不禁反问道:
“请恕下官愚钝,下官实在是看不出这则典故与下官方才所问有何干系?”
我虽然面带笑容,可眼神却是从未有过的认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