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晚棠不禁微皱了下眉头,随即坐下,开口道:“首先谢过古先生接受采访。”
中年人名古川,是大宗朝内一个出了名的文人,在昭宁也是颇有名气的。
古川含笑道:“霁月县主客气,既是昭宁皇帝旨意,我等自然配合。”
崔晚棠蹙眉,这古川将采访一事说成朝廷旨意,倒有指责昭宁逼迫使臣的意思在。
董小刀等人也听出意思。
钱子安问道:“不知古先生可知昨日漠北王府发生的事?”
他指着若是古川回答知道,那他就说:你都对王府的事感兴趣,那大家对大宗的事也同样感兴趣,总不能你只兴听不兴说吧。
却不想古川道:“父子私事,却闹得满城皆知,听闻此事还是应了世子的首肯才传了出来,世子此行……”
他叹了口气,摇头道:“确实是失了为人子的本分。”
钱子安怔愣,眼前人竟然这么难缠。
不愧是能言善辩的使臣。
崔晚棠也是抿唇。
她握了握拳头,又叹气,这个古川故意说话这么刺,说不定就是激她打他。
她这个县主才当了两三天,若打了他国使臣,怕是撤了封号都是轻的。
想到这,崔晚棠竖掌对古川道:“稍后。”
古川看着眼前白皙的手掌,呆愣点头:“请便。”
这是什么礼仪?
崔晚棠默默得背过身,扯过背着的小挎包。
小挎包是阿妗做的,上头还有可爱的毛茸茸的小猫。
崔晚棠打开小挎包,看着里头放着的锦囊。
这是出门前宋彧给她的,说是如果有为难的地方,就取个出来看看。
她现在就挺为难的,古川毕竟是出了名的文人,她怎么可能说得过读书人,只怕多开口强辩,反而落了下风。
到时候古川只要让人照实记下,反而是让她把昭宁脸丢尽了。
她倒是有想着怎么应付古川,只是不怎么敢。
因此只能去看宋彧怎么说。
她记得锦囊有三个。
越李国就拿蓝色,大宗就拿黄色,羌国就拿绿色。
宋彧之所以费心力给锦囊,而不是直接和崔晚棠说,是因为宋彧自来不会干涉崔晚棠做什么,任凭崔晚棠独自成长。
而锦囊的用处,只是宋彧想同他家娘子说:他随时都在。
即使他真的没空。
崔晚棠心里甜甜的。
越李国的那个她用不到了。
大宗的倒是可以用上。
她打开锦囊,抽出纸条,上头字迹端正,清隽好看,就仿佛看到了身姿挺隽的宋彧。
字云:
秀才遇到兵。
娘子我想你。
崔晚棠眼前一亮,偷偷笑了起来。
怎么办?宋彧好可爱。
旁边一个实习记者眼尖瞄到了这一幕,默默记了下来,暗道:这宋大人是真宠夫人啊。
若干年后,这位仁兄写了本宋崔传,甜腻了诸多读者,自己也出了名,当然,这是后话,现在他还是苦哈哈的打工人。
崔晚棠将纸条细心叠好,放回锦囊,又悄悄握了握,心里开心,开心于自己想的和宋彧的一样。
只是宋彧的肯定给了她信心。
她这才转过身,抬起下巴看着古川。
文人是吧。
她崔晚棠自来走的都不是文人的路子了,干嘛非要跟文人打嘴炮。
就算不动拳头不说脏话,她还不能端着架子嚣张吗?
所谓先礼后兵,礼仪她给了,对方不接,那就别怪她彪了。
反正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