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达阳陷入沉思,于硕伸手捅了捅了张亦隆,压低声音说:“你确定要搞的这么大?”
张亦隆这次真的叹气叹出了声:“你以为我想啊?无论是土默特部还是鄂尔多斯部,他们这些草原部落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办法提供足够的粮食和马料,要想训练一支数量足够且能战的步兵,我们需要的是土地和能种地的农民,而且这里也没法制造火器。”
胡新明看着对面土默特部四人,小声说道:“于哥,你看对面四人,就算是一部的台吉,身上也没穿啥重铠,我在营地里也没见到有披甲的战马,估计他们的兵器自给率不会太高。”
于硕回忆了一下,从自己和这帮蒙古骑兵遭遇以来,确实感觉他们缺乏足够的防护,想到这里也不由得苦笑了起来,连足够的钢铁都没有,自己设想的火器部队更是空中楼阁。
看来还真是要玩把大的啊。
思考了足足一刻钟后,达阳这才缓缓的说出了自己的怀疑:“张大哥,我想问一下,如果将来你们真的发展起来,拥有了足以媲美蒙古右翼三万户的实力,难道不会像《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与孙权一样,面对强敌时还能合作,强敌一退就要自相残杀?”
面对这个直白的问题,张亦隆也陷入了沉思,这个问题表面看不难回答,实则是最难的,没有之一!
这可以说是世界性难题,在面对共同敌人时,合作双方自然能互相依靠,并肩作战,但强敌一退,到了争夺利益时,就要刀兵相见了。远的不说,就拿可预见的未来来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攻灭南明,可以说没有吴三桂就没有后世定都北京的大清国。有此大功的吴三桂也混到了位极人臣的异姓藩王,一度号令整个江南,结果最终还是在康熙年间和大清刀兵相见。
张亦隆自知没有化解这一世界性难题的能力,但自信可以缓解矛盾的爆发,所以他最终给出的答案是:“我们志在乱世求生,未来如有余力,最有可能的是领兵南下入关。绝不与右翼三万户争夺草场、部民,我以生命起誓!”
空话说完了,就要开始说点实质了,在张亦隆看来,盟友一定要有利益上的合作,要有互补性,最好是有极强的互补性,这样在未来撕破脸前双方才会有更多的顾虑,撕破脸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所以张亦隆开始说利益和互补了,利益好说,简单粗暴,打败察哈尔部和大金,大家分草场、分牧群、分部众。说到互补性,就要复杂的多。
张亦隆提了三个互补性,一是军事上的步骑互补,出于节约时间和成本的考虑,双方各自分别侧重发展步兵和骑兵,作战时要相互配合,至于说具体怎么配合,再议。二是经济互补,双方一种田一游牧,种田的为游牧的提供粮食和饲料,游牧的为种田的提供各种牲畜和肉奶食。三是手工业合作,种田的要为游牧的提供各种手工业制成品,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武器、鞍具、衣饰等,游牧的则为要种田的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毛皮、食盐、矿石等各种原材料。
最后张亦隆总结了一句:“当年刘备和孙权的联盟之所以最终破裂,就是因为他们们只有共同的敌人,没有共同的利益也没有可以互补的地方。而我们不一样,我们有共同的利益,互补性强,只要用心维护,盟友关系会维持一直维持下去!”
当然,张亦隆的这些提议都只是一个大方向,具体的合作方式还要等待未来双方确定要如此合作后才能再商议,现在讨论细节纯属是浪费时间。
至于说商业上的互补,不用张亦隆强调什么,继续维持现在的模式就行了。
尽管只是一些大方向上的提议,还是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