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宋的天空>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四十八章 割据河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四十八章 割据河东(3 / 4)

你不能打我,我高兴和不高兴的时候,偶尔也会把你胖揍一顿。

比如建隆四年(963),伐蜀总司令王全斌就曾与洛州防御使郭进一起,率领宋军攻入北汉的太原境内,俘获敌人数千人而归,同时还来个搂草打兔子,顺便占了北汉的乐平(今山西昔阳县)。

赵匡胤为什么这么痛恨北汉呢?原因有四点:

一是:柴荣痛恨北汉,赵匡胤自然也痛恨北汉;

二是:北汉跟契丹的联手,对大宋一直是个威胁;

三是:赵匡胤在高平之战受过伤,差点把命搭进去,他不想复仇吗;

四是:北汉曾经跟叛臣李筠勾结,攻打过大宋。

刘钧曾和大宋叛臣李筠勾结,一起攻打刚登基的赵匡胤,后来,刘钧才搞明白,其实李筠是因为效忠后周仇恨大宋赵匡胤,跟自己仇恨后周并不同道,弄差劈了。结果,叛臣李筠走投无路,举族自焚。北汉这边折了两大股肱之臣,宣徽使卢赞战死阵中,宰相卫融被宋军活捉。

等到李筠叛乱一平定,宋太祖不依不饶,让边境守军不断地对北汉进行骚扰打击。

经此一折腾,北汉这边人才紧缺,枢密使段常举荐道士郭无为来做宰相。

“太平佛入世,乱世道下山。”郭无为就是这样的道士。

武当山道士——郭无为,字无不为,号抱腹山人,青州千乘(今山东广饶)人。早年学道武当山,十年没离开武当半步。一天,郭无为觉得自己应该出仕普度众生,便辞别师父,走下武当山。

武当山处在后汉的管辖地盘,郭无为首先跑到后汉大将郭威的军营,毛遂自荐,想要见郭大帅。当兵的见是位年轻的道长,宽宽的额头雷公嘴,头戴玄色道观,身穿蓝色道袍,打着白色的绑腿,手持拂尘,身背一口宝剑,仙风道骨,笑傲风月。立即把他引见到了郭威大帐。

郭威一见,是位道长,有些诧异。郭无为说明来意,郭威很客气地请他上座看茶。

郭无为展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极力地向郭大帅推销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知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通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自比诸葛孔明,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

一个是郭要“为”,一个是郭无“为”,一对矛盾体。

一个讲得玄之又玄,一个听得云里雾里,两个人有些六不搭对的。

结果可想而知,郭威作为后汉权臣,心有异志,怎么会随便安排个不知底细的人放到自己身边,他向周边的人投去探寻的目光,柴荣等人都不讲话。

赵匡胤当时也是郭威身边的亲随,他觉得郭无为是个人才,留还是不留?全由郭大帅做主,他也不发表意见。

郭威道:“道长还没吃饭吧?元朗,你先带道长去用膳,回头,先把道长安排住下。”赵匡胤起身应道:“诺!”

郭无为就这样在郭威大营待了几日,一直得不到郭威的再次召见,觉得无趣,一气之下跑到太原附近的抱腹山隐居起来,他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泡汤了。

不久,郭威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代汉立周。后汉皇室刘崇也在太原割据自立,建立北汉。又过了几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大宋,郭无为得到消息,觉得自己一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想去投靠老朋友赵匡胤。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北汉国主刘钧广撒英雄帖,急需招募人才。有了北汉枢密使段常的举荐,郭无为得以上殿面君,慷慨陈词几番治国方略,听得刘钧连连点头,当即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不久,又升为宰相,执掌国政。

被郭威弃之不用的郭无为,终于可以无所不为了。

枢密使段常是北汉的老臣,为人长于治事,经常为刘钧出谋划策。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这样的官。

刘钧有个宠姬郭氏,“有殊色”,刘钧想立她为妃,段常极力反对,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