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天”,包含古代哲人“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只古时候盖子和碗要一起利削一起烧,开窑时左右搓动,盖和碗才能分开,这样相接的子口处不上釉,就容易积下茶垢。后来有人研究“盂”,在原有基础上改进造型,配上盖,逐渐形成“饭贝”。
从斗饭贝到石榴饭贝,再到配底托的n个进阶过程,渐而取代了早期盖碗,逐渐形成当代盖碗,形式各样,不过碗和盖子大多沿用以前的风格,仿古绘山水画,碗内绘避火图。
北京气候高寒,茶具以保温为要,所以盖碗茶一时风行,四川受影响最深,至今特色不减。“以前老百姓喝茶用的是渣胎碗,只有皇宫、官府,富豪乡绅之家才用盖碗喝茶。”因此又得名官盖,为附庸风雅,山水画或吉祥寓意最符合官盖的气质。
譬若这套黄釉暗刻龙纹盖碗,应是清朝原产,虽不至御用层级,但非王公贵族亦不敢擅用。
“难怪古装戏里达官贵人都喝盖碗茶。”原以为推盖品茗是为显文人风雅,没想到竟为保温,“不过你怎么知道饭贝?”
饭贝走势最好的时候是民国十年,他是清朝人,按理说不可能知道后世的事。
徐清猜度:“又是电视上看到的?”
徐稚柳摇摇头:“你再猜猜?”
“考我?”
“不是。”
既然不是故意考校她,徐清一下子猜到首尾:“和他有关?”
真就默契天成,他们真的是对手吗?徐稚柳小心留意她的神情,解释道:“他每隔几天会给小七上课,讲古今陶瓷的发展史。”
小七看起来不懂古陶瓷,也没有什么兴趣。程逾白一周上两次课,雷打不动,有一次回来几近夜半,还是把小七从床上拽了起来,讲一堂关于官古酒令盅改进的课。小七听得昏昏欲睡,被揍了半节课才清醒。
酒令盅是小件,成本高,盈利小,在清朝能做脱胎酒令盅的都是资本雄厚的窑户,就连湖田窑也很少自制、代烧酒令盅,不过官窑除外。抗战之后舍弃原本官古酒令的粗糙部分,对造型、工艺流程进行了改进,最终成果虽然没有脱胎酒令盅华贵,但价钱适中,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这还是其次的,重点是他发现,程逾白讲课好像不是为了让小七懂得多少陶瓷知识,他会因材施教,调整教学方式,偶尔也能让小七拍手叫好。有时一堂课还会拆分成两个部分,分别采用不同的讲课方式。
徐清语塞,声音像卡在喉咙眼里:“只有小七一个人?”
“嗯。”
“上多久啊?”
“约莫一个时辰。”
那就是两小时。徐清不说话了,徐稚柳也归于沉默。两人互看了一眼,谁也没再开口。
又过一会儿,一瓢饮陆陆续续来了几个人,大概都是许小贺相中的竞选嘉宾。他们在原先内定的“不二之选”家里参观、喝茶,逛园子,间或整理着装,准备台本,俨然把一瓢饮当成摆设,气得小七吹胡子瞪眼,直说要找许家父子算账。
而许小贺如约到达后第一句话,更是一盆冷水直接从头浇下,让他原地嗝屁。
“我妈在万禾传媒安插了眼线。那眼线昨晚告诉我,九号地明面上做古陶瓷村重建,实际在项目后期,会开发大型shoppingmall和主题乐园,还会引入文旅性质的陶瓷体、艺术中心和文艺展播厅,依靠资本手段圈钱,让九号地成为景德镇第一个大型陶瓷文旅风向标。这份文件在公司属于高密档案,连董事会都不知情。”
许小贺把小七踹了出去,死死盯着程逾白道,“不过看你的表情,好像一点也不惊讶,这么说九号地的项目规划,你和许正南早就达成了共识?”
他满眼都是血丝,头发凌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