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丝毫也不感兴趣。 他想做的仍旧是在翰林院内百无聊赖一天天数日子过的翰林,既清贵,还能养名声,更主要的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到天津船厂来,对他而言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朱浩道:“子升,我不是故意让你为难,难道你不想早些晋升高位,让别人都知道你的存在?” “怎么可能呢?” 徐阶对自己的状况很了解,重新坐下,由衷地发出感慨,“在下不过是一介布衣,出身贫寒,毫无名望和资历,更别说朝中一点人脉关系都没有,能留在翰林院,已是我生平最大的荣幸和骄傲。” 说来说去,就是希望朱浩能把他放回京城,让他可以回翰林院。 朱浩道:“几年下来,做个工部侍郎,哪怕不是正职,提督易州山厂或者管理如此大一个船厂,岂不是美事一桩?” 徐阶没回话,但他的神色明确告诉朱浩,这并不好。 “我这里有份东西,你看看吧。”朱浩从怀里拿出份书折。 徐阶问道:“这是何物?” 朱浩交给徐阶,让徐阶自己看。 徐阶打开后,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这是朱四亲笔所写诏书,通知朱浩有权调动沿海官府和卫所兵马,要求地方上全力配合朱浩造船及指挥海上作战等事宜。 这份诏书中,朱四明确说了,若在此战中立功,可以得到额外的提拔,完全无视资历和年龄。 朱浩道:“我早说过,要不了几年,你回翰林院后至少能晋升侍读、侍讲,甚至可以当学士,你未参与到议礼,但为陛下在别的方面立下功劳,同样可以作为进身之阶……你是想留在天津,还是去往江浙?” “二者有区别吗?” 徐阶不太明白。 虽然天津这地方距离京城近,但毕竟离开了权力中枢,而去往江浙就更不用说了,光听朱浩的许诺可做不得准。 徐阶都不确定朱浩是否真有本事能递上话,或者他被调到天津来,可能都不是朱浩的主意,而是旁人的意思,朱浩不过是跑个腿传个话罢了。 几时见过主持某件事的人需要亲自去干辛苦活的? 朱浩道:“当然有区别,在天津这边相对更安定些,去江浙则会有一定危险。但这里只有文政上的功劳,而去了江浙,则能获取督抚之功。” “督抚?” 徐阶又摇头苦笑。 说什么鬼话呢? 我一个工部郎中,就算跟佥都御史相比还差了很多,朝廷怎可能让我一个年轻尚且考功不到三年的进士当什么督抚? 朱浩道:“只要你愿意,我可以跟陛下提请,给你一个镇海督抚职位,由你作为平定海盗倭寇的首脑,带兵前往。” “那……不行!” 徐阶当即回绝,“在下不懂行军打仗,兵法稀松平常得紧,光会纸上谈兵哪里能打胜仗?还是绕了我吧!” 徐阶比较理智,超出自己能力外的差事,他是不会接手的。 “由着你吧。” 朱浩看出来了,徐阶现在对他抵触比较大。 大概需要潜移默化,让徐阶先习惯领兵,让其从一个纯粹的文臣,变成一个拥有治国平天下抱负的国之栋梁,这中间其实有很长的路要走。 …… …… 朱浩刚到天津,连演习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