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四。 一大早,众大臣便入宫等候朝见帝王。 当天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因为早前他们从不同的渠道得知消息,这几日宣府各处关口遭到鞑靼人袭扰,爆发零星战事,这正好切中先前皇帝在朝堂上提出,需要在宣府加强戒备之事。 “……中堂,谁也未曾料到,鞑靼人的目标果真不在三边,而是直冲着宣府、大同而来,以目前战报,白羊口失而复得,爆发不下于千人规模的战事,乃应州之战后我大明关口第一次经受如此勐烈的冲击。” 彭泽作为兵部尚书,遇到西北紧急军情,首当其冲之下,必须要在朝会上跟皇帝做出解释。 但在这之前,他要问询杨廷和的意见。 杨廷和面色冷峻。 现在居然又被小皇帝言中,鞑靼人劫掠的重点不在三边而在宣大? 小皇帝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瞎猫碰上死耗子? 还是说出自宣大总督臧凤或是其他人进言? 带着诸多不解,随着朝会到来,杨廷和走在文臣那一排的首位,昂首阔步进入奉天大殿内。 …… …… 朝会波澜不惊。 对于宣大一线发生的情况,朱四占得先机,因为他曾力排众议,下旨宣府大同一线加强戒备,使得这次边关应对鞑靼人冲击,表现得游刃有余,官民都没有蒙受大的损失。 当然,防患于未然,没有过错也就没有功劳,虽然朱四挣了个料事如神的名声,但对他掌控朝堂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这次朝会,基本都是兵部的人在阐述情况,彭泽和兵部右侍郎李昆讲解得很仔细,旁人少有参与话题。 最后议定的结果,朝廷再抠出五万两左右钱粮,调去宣大一线应对,加上之前户部已分别调拨给宣大和三边价值七万两左右钱粮,等于说宣大这边仅在夏季接收的战备物资就多达十二万两。 这还不算朱浩自行筹措部分。 朝议在一种诡异的氛围中结束。 杨廷和从奉天殿出来,脸色不太好看,因为这次不但小皇帝长脸,连那个不为他控制的臧凤,都成了朝廷的香饽饽。 路上蒋冕有意无意提了一嘴:“白羊口战事详情,到现在都没传至京城,只说要隘失而复得,但到底如今敌我双方是如何状态,又各自死伤多少,都是谜。为何事情过去三日,到现在都没有具体的消息?” “嗯!?” 杨廷和听出问题关键。 白羊口虽然属于宣大往延绥方向延伸的关口,距离京城有段距离,但若说战报的话,八百里加急怎么都应该在两天内把消息传递到京城。 为何会出现三天都没战报的情况? 倒是小道消息流传速度飞快,现在人们都在说白羊口进行了惨烈的战斗,还完成从失守到重夺的激烈争锋,照理说会无比惨烈…… 现在什么消息都没有,莫非只是摇旗呐喊走个过场? 可疑啊! “看情况吧。” 杨廷和若有所思地道。 …… …… 直至当日下午,关于白羊口战事的具体情况才报了上来。 由宣大总督臧凤亲自汇报。 杨廷和拿到战报后,先看了看白羊口战事的规模,大明出兵一千八百余,而犯边的鞑靼人有七八百的样子……先是白羊口守军因大雾弥漫,情况不明,遇到鞑靼人勐攻,死十六人后主动撤出关口。 而后由天成卫指挥佥事贾钦和儿子贾儒阳父子俩领兵一千五百余,联合白羊口撤回兵马,重夺白羊口,斩杀鞑靼首级六枚,得马匹十四匹,并得军械若干云云…… 杨廷和本都要离开内阁值房,拿到这份战报后,心里说不出个滋味。 要说战绩,也算不错,自己死伤十六人……还不算第二次反攻时死伤……对了,第二次反攻伤亡情况居然一句没提? 最后的战果是杀了六个鞑靼人,好像收获不怎么大啊。 西北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战事通常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更像是一种来回拉锯和抢劫、防抢的军事行动,土木堡之变那样一下死伤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马的情况再难出现。 “介夫,事关重大,应当及早上报。” 蒋冕过来提醒。 杨廷和道:“如此大费周章,说得宣府、大同一线草木皆兵,结果只是如此规模的战事,值当吗?” 以杨廷和的意思,雷声大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