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第五十七章 茅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七章 茅台(1 / 3)

礼拜二上午。

“叮,宿主今日签到奖励为,茅台酒X10。”

土里土气的十瓶‘土陶’茅台出现在系统空间中。

一九六一年,京都若论起酒的格调,排一二的应该是郎酒和汾酒。

郎酒是‘御酒’,地位超然,谁来都撼动不了。而汾酒此时荣誉有二:

其一,汾酒杏花村是开国大典用酒;

其二,汾酒是一九一五年巴拿马金奖酒。呵呵,这两样里都没有茅台的事儿。

这事说来就有点意思了,接下来稍微扯远一点吧。

一九一五年万国博览会在旧金山举行,种花第一次由政=府组团参加。

据史料记载,这一届种花酒类获金奖的是四家:汾酒,直隶酒,河南酒,张裕酒。没有贵州,没有茅台。

日后河北、河南的酒说自己是巴拿马金奖酒,也不算太过吹牛,人家祖宗确实阔过。可茅台肯定不是。

当时茅台是以‘贵州公署酒’的名义参展,获得的是戊等奖。甲乙丙丁戊...甲乙是金奖,戊等是银奖。

至于什么‘评奖现场,摔破酒坛子,然后一举成名’,那更是子虚乌有,没影子的事儿。

贵州省当时由茅台镇的‘成义’烧坊和‘荣和’烧坊两家联合参赛,冠以‘贵州公署酒’之名。

解放后,这两家再加上‘恒兴’,三家烧坊合并在一起成立了‘地方国营茅台酒厂’。

那已经是五二五三年的事了,跟开国大典差了好几年。所以说‘开国宴曾考虑用茅台’,这也是条不靠谱的传闻。

四九年的茅台还是几家‘各自为政’的作坊,上不了开国宴这样的台面,想想那个土陶瓶你就能明白。

茅台建厂之初吸纳了很多小酒坊,同时并存的商标有‘金轮’、‘新轮’、‘前进’等等六七个之多,这就是为了在各烧坊间做区别。

所以,贵州茅台酿酒历史很长,可在六一年,距离它真正‘整合成型’也就十年不到的时间。

这时的茅台酒厂还很‘年轻’。在白酒主流市场上,汾酒一直被称为‘酒老大’,这个称号维持到了八十年代末。

杜守义第一次拜见‘丈人’宁远山时,买的就是两瓶虎头瓷瓶的‘杏花村汾酒’。这种‘精品包装’在六零年底刚刚上市,也是当时市场上公认的‘最高档白酒’。

那么六十年代茅台卖多少一瓶呢?

五三年刚建厂时茅台卖两块八毛四,出厂价更低,一块两毛八。

到了六一年做过一次调整,出厂价是两块五,市场价卖四块零七分。这两个价格一直维持了十几年,直到七二七三年左右才再次提价。

茅台是公认的好酒,可为什么在五六十年代,它的市场地位远不如后世那般‘辉煌’呢?

一是因为酱香口味。二就是远在贵州,运输不便。这两条其实是一个问题,可以放到一块儿讲。

可能因为气温、发酵等等原因,种花的白酒口味分布很有规律。

从黄河流域开始,从北往南,白酒香型有一个渐次递增的过程。

在黄河流域附近,酿造的是清香型白酒,比如汾酒。

再往南,到了四川、湖南、河南就是浓香型口感。泸州老窖,五粮液都属于这一类。

过了湖南进入贵州,特别是赤水河流域后,那是酱香型的天下了。郎酒、茅台这些酱香名酒都产自这一区域。

贵州这地方你想想,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路多难走?以当时的交通条件,酒再好也运不出来。

郎酒是当年开国宴的首选‘国酒’,就是因为运不出来,京都储备不够才换成的‘汾酒’。

而且北方爷们喝惯了清香型,最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