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子的肚子已经显山露水了,看着华子慢慢隆起的肚子,张桂花就多了许多心事。
刘春来从新婚到现在外出已经有半年了,其间他还没有回来过一次。关于儿子刘春来的消息,都是通过那几张薄薄的信纸传递过来的。华子每次看完刘春来的信,都会轻描淡写地说:春来在外面挺好的,他让您不用担心。
对于华子轻描淡写的描述,张桂花显然很不满意,每次看到华子给儿子写回信时就叮嘱道:你让春来抽空回来一趟,你都这个样子了,让他回来看看你。这男人是放出去的风筝,你手里的线该紧的时候就得紧一紧——
婆婆这么说时,华子嘴上满口答应着,可她该怎么写还是怎么写。于是,一封封的信寄出去了,刘春来依然没有回来的意思。
等不回儿子的张桂花就有些急了,她翻出儿子寄给华子的信,背着华子,悄悄地去了一趟邮电局。她按着信封上的地址,让邮电局的工作人员帮她发一封电报。工作人员认真地看着她问:阿姨,您要说什么呀?
张桂花想了想,赌气地说:你就说他妈要死了,让他回来看看。
工作人员很快就发了这样一封电报:母病重速回。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内容却透露出紧迫和危急。
刘春来拿到这封电报时,不知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在这之前,刘春来和李林已经通过一个公安局的线人得到了一些线索,那个线人说山区的一个县里,发现了他们要找的人。但如果想知道更多具体的情况,得掏五百块钱的信息费。五百块钱对于两个赤手空拳的人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了。刘春来现在每个月也只能收到华子寄来的几十元钱。这时,两个人就想到了火车站的货场。现在,那里已经成了两个人经常光顾的地方,去的次数多了,和那里的工头也就混熟了。熟了以后,他们才知道那个工头也当过兵,在陆军的一个侦察连里待过,会些拳脚。因为都是战友的关系,两个人就格外被关照,只要他们去就会有活干。每次干完活,还会比别人多出个几块钱来。
正当两个人准备去货场连续干上几天时,那封电报来了。
刘春来没有犹豫就火速返回了。
回到家里已是傍晚时分,张桂花和华子正坐在屋里吃饭,刘春来风尘仆仆地进了门。
他推开门,看着屋子里的人就愣在那里。华子惊呼一声:春来,你咋回来了?
她因为没有心理准备,筷子都掉到了地上。只有张桂花心里是有数的,她瞟了眼儿子,冲华子说:你去给春来盛碗饭,让他吃饭吧。
刘春来这才说:妈,你没病呀?
张桂花“啪”的一声把筷子摔在桌子上:你妈没病你就不能回来看看。
刘春来走到桌子前,坐了下去:妈——
张桂花扭过头,手指着厨房里的华子:你看看你媳妇,她都这个样子了,你再不回来,孩子都该生下来了。
刘春来望着行走略显笨拙的华子,不知道说什么好,忙过去接过华子手里的碗筷,埋下头,真真假假地吃起来。他怕自己的眼泪会掉下来,只能把头深埋下去。
这个家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屋里所有的一切,陌生的却是华子。华子刚过门十几天,他就走了。他似乎还没有适应婚后的生活,就离开了家门。现在,他回来了,华子已经今非昔比,他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那天晚上,母亲张桂花一直唠叨着对刘春来的不满。刘春来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听着。
夜深了,刘春来才回到自己的房间。屋子里的一切和他走的时候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新婚的大红缎被子换成了素色的,墙上还贴着红红的喜字。
两个人躺下时,刘春来把华子轻轻地抱住。他用手小心翼翼地摸着华子的肚子,哽着声音说:华子,对不起。
华子抹了一把眼角,努力地笑了一下,这才问:那个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