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
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吃过养老俸禄这一只螃蟹,所以说,谁也不敢轻易的伸出筷子去。
杨广也没指望在今天的这一个早朝上,就能够拿出统一的意见。
他只不过是提出一个打算,跟大家吹吹风,然后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看这件事情怎么办。
若是他直接就把成熟的方案全部拿出来的话,那么,也显得他太小瞧这些古人了。
这些古人虽然说在某些方面的学识赶不上他所学的多,但是,一个个那也都是人中的龙凤,尖子中的尖子。
若论聪明才智,他们是毫不逊色于现代社会的那些顶尖人才的。
另外。
汴梁刺史杨源奏道,说今年冬春因为天气特别寒冷,因此,汴梁城附近的那些河流都已经结了厚厚的冰,另外,黄河之上,也已结了一层很厚的冰盖,据说,不但人马可以在上面通行,就连负重数百斤的手推车,也完全没有问题。
因此。
杨源认为,应该警惕由河道结冰引起的凌汛,以及因为发生凌汛而酿成的河流改道等灾害。
有道理。
杨源的话才说完,有许多文武大臣的脸上就露出了形似色各异的表情。
有由衷欣赏他的精明才干的,也有羡慕嫉妒他出风头的,特别是水部的那些人,更有几个,鼓着眼珠子看着杨源,认为他有点越殂代疱了。
所有关于河流方面的事情,本应该水部负责,什么时候轮到你汴梁城的刺史来管闲事了?
杨源的奏本,让水部的人很不舒服。
可是。
当着皇帝的面,他们又不好说些什么,尽管心里面恼火,每个人脸上,却不动声色,唯有在肚子里,将杨源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遍罢了。
杨源并没有在意。
他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杨广听了,点了点头。
这些事情,主要还是着户部与水部协同办理,不过,杨源的这一个醒也提的很及时,未雨绸缪,先做预防,总好过事后止损。
待杨源回归本位后。
司农王雨田则奏道,关于在大隋朝全境之内推行红薯种植的工作。
目前来说。
通过数年的推广,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但是,如今,高句丽境内已经被大隋朝所统辖,王雨田奏问,是否将红薯种植的技术,推广到东北及高丽半岛上面去。
杨广点点头。
可以。
如果有条件的话,将这种产量高,能够造福人类的庄稼多推广出去,其实是没有什么坏处的。
不管是大隋朝也好,还是突厥、高句丽,以及土蕃,如今这些区域全部纳入了大隋朝的版图。
身为穿越者的杨广,面对自己亲自缔造,大隋朝的三军将士们努力用命打下的这么一大片江山,自然想将它们治理的更好好一些。
杨广同意了王雨田的奏请。
另外。
杨广还着重强调,还要将蔬菜大棚的种植技术也面向这些地方推广出去。
因为。
东北地区天寒地冻,相对来说寒冷的日子较中原地区以及南方更长一些,因此,若是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也传授过去的话,对于那些当地的老百姓来说,无异于是一项巨大的福音。
除此之外。
杨广还命令礼部,抓紧时间制定面对开春之后即将开班的各种学校的大隋朝教材,东北方向的大部分地盘都已经被拿下来了,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从教育上进行彻底的改革,让他们与中原王朝一模一样。
如此。
不出三代,整个高句丽地区就会被完全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