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那样,因为高颎多嘴、忠心,时不时提些意见而发脾气,甚至杀掉高颎。
杨广于朝堂之上,曾经多次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
杨广举了一些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群臣之纳谏,加以论证。
杨广道:“……上古时代,尧、舜之所以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
而像秦二世、梁武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
若是君王能够分辨、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呼声,亦可上达。”
杨广说的这些至理名言,实在令文武百官山呼万岁。
杨广执掌隋朝十二载,还没屈杀过任何一个大臣。
就算杨玄感,也是死因不明的。
……
……
当初迁都汴梁时,有一个小官李玄成,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
他说,修了鹿台,商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如今迁都汴梁,耗费国力,大隋危矣!
李玄成认为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那些昏君。
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小小李玄成,竟敢把英明的杨广比作昏聩的暴君纣王,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
满朝文武。
都为小小李玄成捏一把汗。
人人。
都在观察杨广反应。
可是。
杨广并未震怒,更未要李玄成人头落地,株连九族。
杨广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
一个小官。
敢于冒死直谏。
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大隋朝的江山社稷?
虽然。
李玄成并不懂迁都汴梁的重大意义,所言所行,目光不高,可是,难得他忠心可嘉,所以,杨广并未怪罪于他,反而在朝堂之上,认真对他与文武百官解释了为什么要迁都的重大意义,闻者无不之服。
这也是杨广上台后,对高颎予以重用的一个旁白。
……
……
今日无事。
杨广决定去《大隋军律营》看看。
……
……
当杨广的皇驾,到达军律营时,训练场上,一片热火朝天的训练景象,杀地震天,气势磅礴。
杨广很满意。
他侧过脸,对陪在自己旁边的高颎摆了摆手,并示意高颎,今天中午加餐。
高颎顶盔冠甲,赶紧躬身答应。
杨广饶有举趣的走到了800米障碍的训练场地前,这儿,正有几队学员在训练。
这个训练场地,是杨广按照现代军营中的400米障碍抄袭剽窃过来后,在大隋军营中予以推广的。
他认为。
由于这些古人体质更好,于是,就将400米障碍翻倍,加成了800米。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