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
终于有国子祭酒,文人之中有口皆碑的沈茗沈大才子,几乎翻遍古籍后,找出了革命一词的来历。
原来,此词出自周易:“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原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商汤和武王的改朝换代,是顺从天理,合乎人情的。这一发现,让沈茗很是纳闷,难道,陛下也想造反吗?不然,为何他还口中,时有“革命”二字蹦出来?
……
……
河间王杨弘对观王杨雄低声道:“这陛下先是找你我二人畅谈,今日更是在金殿上将长安城三品以上官员尽命在此,开什么御前会议,看来,对于迁都一事,他已是势在必行。”
杨雄点点头。
杨雄跟杨弘又不太相同,对于杨广,他压根就没有那种想反抗一下的心,他只不过是碍于杨弘与他私交甚好,两个人都是皇族,在杨雄年轻时,颇得杨弘的照顾,因此,才得以爵位尊显,称孤道寡,所以,杨弘拉着他一起反对陛下迁都之事,杨雄虽不情愿,却又随波逐流。
今日则不同了。
因为。
刚才杨广宣布了,凡是率先同意的,有优先选择权,这一招釜底抽薪之计可厉害至极,瞬间就将一些信誓旦旦的所谓密约、联盟,瓦解殆尽。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谁不是第一时间就考虑自己的利益呢?
明知小胳膊拧不过大腿,迁都势在必行,那么,自己为什么还要跟陛下来较劲,自讨苦吃?
何不择一心水之风水宝地,修府建邸,也为自己日后打算?
因此。
此时朝堂之上虽然人声鼎沸,议论纷纷,可是,许多人瞬间就已在心中拨拉好了小算盘了,那就是——只要陛下开口说选地开始,那么,本官必要勇夺第一。
杨广看着大隋朝的这些精英,济济一堂,都是人才呀。
有……
靠山王杨林、河间王杨弘,观王杨雄,长宁王杨俨、平原王杨裕、安城王杨筠、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颍川王杨煚。
有……
大将军苏威,礼部尚书杨玄感,仪同三司马德戡,吏部尚书裴矩,户部尚书沈严,工部尚书宇文恺,大理寺少卿刑部尚书赵元袭,兵部尚书斛斯政,,左卫率宇文述,车骑将军段达,户部尚书韦津,内史侍郎薛道衡,右庶子张衡
太长卿高颎,还有80岁老将贺若弼……
有……
郡王杨引、杨录,杨迖,从一品的国公段奕宏、马开国,邓世良,开国郡县公钱忠,鲁正。
正二品的柱国马元、特进工志、尚书令冯彰、左右光禄大夫分别是秦遥,路远、开国侯沈英、徐旺。
从二品的有上大将军来护儿、都拿天,长安牧杨正、金紫光禄大夫韩庚,韩明。
还有……
正三品的有太常曹毅、光禄刘知机、卫尉卿邓龙,鸿胪肖让、司农王雨田、太府谢支部,银青光禄大夫彭浩,开国伯莫规等等等等……
杨广看着朝堂之上黑鸦鸦这一大群人,虽然,他亦知道此时此刻,每一个人必定都是拨拉着自己的小算盘,以期能够在未来将自己的利益尽可能的最大化。
但是。
杨广开心。
他开心,是因为他认为在时代的洪流下,没有绝对的忠奸,也没有绝对的对错,这些人,若是放眼将来,以史为鉴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是国之柱石,中流砥柱,而且,也是华夏民族香火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才如涓流如海般,汇成了东方古老文明中的一枝奔腾不息的江河,推动着历史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