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下锄地,不禁感慨万千,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大概,当时就是这么个情况,这首悯农,主要是因为此诗并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绝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此诗通过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表现手法上亦是相互对比,前后映衬,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让人一遍读过之后,立刻难忘。
而今日。
此时。
通过何牧的口中将它吟诵来后,纵然在场的所有人,都已经会背这首诗歌了,可是,仍然还是被诗歌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给感染了。
许多太监和宫女也轻轻的跟着吟诵着。
“……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杨广并没有脸红。
不论他抄袭也好,剽窃也好,他的最终目的,却绝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整个大隋朝所有的百姓子民。
他自认为。
自己把从现代社会所学到的知识,通过比较通俗易懂的课本编写出来在整个大隋朝推广普及的作法,其实,也不过就是把一些后人们所掌握的知识,提前拿过来与前人们分享罢了。
分享!
对。
杨广自认为分享这两个字,定义非常精准,是没有问题的。
何牧吟完。
杨广带头鼓起掌来:“好,不错,不错,那么,寡人再考一考你,九九乘法表你可曾背过?”
何牧点点头:“已经背熟了。”
“好,那么你将99乘法表背来给寡人听一下,如何?”
何牧立刻遵旨,声音清脆地将99乘法表背了一遍。
杨广见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孩子竟然背的丝毫不差,心中甚喜。
他想考一考何牧,于是就问道:“9×8=几?”
“72。”
“2×3再乘5等于几?”
“2三得6,5六30,等于30。”
不错。
杨广见这个孩子算术学的不错,故意想考一个难的,于是就道:“好,那寡人考你一个难的……3×15等于几?”
这……
何牧不会了。
他还没有学过两位数的乘法,所以并不敢妄言。
不过。
他并未怯场,而是朝着杨广抱拳一揖:“启奏陛下,学生还未学过,所以不会。”
“哈哈哈哈……”
杨广哈哈大笑。
他笑。
倒不是因为难住了何牧,而是他看到何牧像个小大人一样老成,不由心中感叹,这些生活在古代的先辈们,果然自有他们独特的风采。
就说这小孩,看他说话的时候对答如流,像模像样,认真的样子,也绝对不敢让人小瞧呢!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