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科幻灵异>重生朱棣之子> 第一百五十章:宽大处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章:宽大处理(3 / 4)

步的动作。

朱棣与朱高煦聊过这事,将辽东更北的地方,即前元鼎盛时的岭北疆域纳入大明治下,是太祖高皇帝的既定目标之一。

“准许王府属官与三护卫随同各位叔父建国,已经是父皇极大的诚意,沈王叔就不要有别的想法了。”

朱高煦意味深长的说道。

他故意把朱棣特别恩准各藩王妃亲族,自愿随同各藩建国一事遗漏不提,是为了顾及沈王朱模的面子。

历史上,沈王妃张氏,在《明史》和《明太宗实录》中都没有记载她的家族背景,直到后世沈王朱模的墓志出土,人们才知道张氏是兵马指挥张文杰之女。

而张文杰也是默默无闻,和韩王朱松的岳父即宋国公冯胜之侄冯诚比起来可差得远了。

除此之外,诸王的王府属官与三护卫都相差不大,皆是人数众多,机构庞杂。

比如,仅沈王朱模三护卫之一的沈阳中卫,就有许多属下机构与官吏。

在沈阳中卫城内和属下机构有很多,如卫治、经历司、镇抚司、左右中前后所、军器局、军储仓、预备仓、社学、城驿、递运所、察院行台、钱帛库、养济院、草场、教场、漏泽园等。

在沈阳中卫城西南梁房口,设有盐场百户所一座,城东九十里,有一座名叫安平的山,山下设有一个铁场白户所。

而且,在城东八十里外,还有一座名叫抚顺的城池,乃是洪武十七年创立,周围三里有奇,池深一丈,阔二丈。

抚顺城内,设有抚顺备御公署、抚顺千户所、抚顺所仓、预备仓、教场。

沈阳中卫官吏有掌印指挥一员,管屯指挥一员,局捕指挥一员,经历一员,镇抚一员,社学教授一员,训导一员,阴阳正术一员,医学正科一员,左、右、中、前、后并抚顺千户所掌印千户各一员,管屯千户各一员,掌印各百户、盐场百户、铁场百户、带管驿、递百户、仓大使各一员、抚顺仓副使一员、库大使一员。

由此可知,当沈王朱模领着麾下三护卫与众属官赶到封地之后,很快就能在那里建设出一座像模像样的沈国国都。

“太子殿下误会了,小王此来,虽为改封建国之事,但并非对改封政策不满,而是另有缘由。”

朱模恭声道。

朱高煦诧异道:“哦?”

“小王之前听了太子殿下所言的‘国野体系’,之后回去查阅史料,认真研究了这套体制,觉得略有所得,特来向殿下请教。”

朱模躬身道。

这时,朱高煦领着朱模走进了他的书房。

“来人,上茶。”

朱高煦伸手示意朱模就座。

“谢太子殿下。”

朱模道了一声谢,接着恭敬的坐下。

朱高煦很随意的坐在了朱模旁边,问道:“叔父可是想好了如何运用‘国野之制’?”

对于一个王朝而言,无论是采用分封世袭制,还是实行郡县流官制,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持统治。

分封与郡县乃是两种不同的统治手段,严格来说,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情况。

因为制度这个东西,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而已。

分封制并非周朝首创,之所以读书人一提到分封,就会想起周朝,是因为周朝继承和发扬了这一制度。

其实,奠定周朝根基的“国野制度”,才是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深远的创新之制。

当时的国,亦称乡,即当时的都邑或较大的居民点。

一般来说,国是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是周王室在分封诸侯或征战的过程中建立的,居住着大小贵族和为贵族服务的手工业者、商人等,住在国中的人称国人。

野,亦称遂,即国以外的广大地区,其地域比国大,居住在野的人叫做野人。

因此,国野体制也叫乡遂制度。

在这种体制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