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跟随诸亲王前往海外的藩国么?”朱高煦望着郑赐,故作诧异的反问道。
郑赐故意扭头向吴郡王朱允熞的方面瞅了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开拓海外乃是用人之际,可有的郡王年幼,怕是难以远赴重洋,为朝廷改封之事尽一份力。”
“多谢郑尚书提点。”
朱高煦接话道:“此事却是小子考虑不周,会后我会奏请父皇圣裁。”
“殿下过谦了,臣不过是尽本分而已。”
半个时辰之后。
朱高煦命人将收集起来的问卷表上的内容,加以汇总归纳,形成了一百三十八条提纲式的条款,抄录在了一道奏本上。
其中赋予藩国及国王的权力条款有六十条,余下皆是责任义务条款。
为了避免引起歧义或误读,他又逐条与在场宗王大臣过了一遍。
最后,朱高煦命人把各个条款的详细内容与注解,都集中在一起,附在了写有提纲式条款的奏本后面。
等到散会的时候, 已经接近未时三刻。
当天傍晚。
乾清宫。
膳房。
“高煦总能给人惊喜!”
朱棣摊开奏本, 眉开眼笑道:“短短大半日, 便初步拟定了《条例》的内容,真是出乎朕的意料。”
“也不全是孩儿的功劳,多亏了可以避免太多争论的问卷表,还有事先就有准备的众王与六部堂官。”
朱高煦喝了一口蛋汤,然后说道。
徐皇后夹了一块红烧鸭肉放进朱高煦面前的白玉色瓷碗里,轻声道:“别只顾着跟你爹说话,吃点东西。”
“嗯。”朱高煦先应了一声,接着吃起了鸭肉。
朱棣看着奏本上一百三十多个提纲式的条款,入了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