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老李原创短篇——杀猪菜
我的老家在辽西阜蒙县农村,小时候,每逢过年,记忆中最好的吃食儿就是杀猪菜了。
杀猪菜,顾名思义,就是杀年猪后才能吃到的菜,那时的庄户人家虽然平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一进腊月,每家都会杀上一头年猪,一来招待过年来访的亲朋好友,二来也是对全家人一年辛苦劳作的奖赏与犒劳。
那时的年猪质量好坏,是以猪的肥膘厚度做为衡量标准的,猪杀好后一开膛,主人总会迫不及待地问双手沾满 猪血的屠夫:“伙计,几指膘(即猪肉截面的肥膘厚度能容下几根手指)啊?
要知道,在那个生活困难的年代,人们杀年猪主要是以熬油吃为主,所以肥膘厚、出油多的猪总是招人喜欢,也正因如此,肥膘在三指及以下的猪肉会被称为瘦肉瓜子,如果真是这样,主人就会露出一脸无奈,以此类推,四指尚可,如果碰上一巴掌膘(即五指及以上的膘),那主人的嘴就会乐到耳丫子后面去啦。
记忆中的杀猪菜至少有四样是不可或缺的,这四样分别是:
白切肉、
血肠、
猪下货拼盘、
炖酸菜。
白切肉,用料通常选取肥瘦相间的上好五花肉,十几斤的肉洗净后会被整块投入大柴锅中,然后丢进拍松的几块姜,十几粒大料,几根大葱,再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并炖至能用筷子轻松扎透为止。
煮好的五花肉捞出后,人们会用快刀将其切成片儿装盘上桌,以我的记忆,肉片儿的通常规格为:
五厘米长,
四厘米宽,
三四毫米厚。
白切肉的吃法很简单,夹上一片蘸以蒜泥酱油(碰上讲究点儿的人家也会上碟韭菜花酱),然后放入口中,闭目细嚼,那种肉香四溢的味蕾刺激就会在舌尖弥散开来,这对于常年清汤寡水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无上的美味呀。
白切肉是一道真正的解馋菜,对于那些久不吃肉的人来说,一人吃上一大盘儿也是常有的事。
血肠,家乡的血肠做法有别于其他地方,因为它不是用纯血制成的。
大家都知道,一头猪的血其实并不是很多,要将所有的猪肠都灌成血肠,光用纯猪血是不够用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家乡人发明了独特的血肠制作方法,人们先在鲜猪血中加入适量的温水稀释,再加入上好的红高粱米面(也可用荞面,但不能用其他面,否则粘牙糊嘴,风味全无)、肥肉丁以及葱花、花椒面、盐、味精等佐料搅成稀面糊,然后再将其灌入洗净的猪肠中,这样,灌料多了,也就能将一整副的猪肠灌制成血肠了。
煮血肠是一个技术活儿,煮制时为了防止肠衣胀破,要时不时地用长针在翻滚的肠子上扎孔放气,有时还要点些凉水除沸,热气蒸腾之下,脸热手烫,现在想来,煮肠子也真是一件辛苦的差事儿。
血肠是孩子们最爱吃的,每逢一锅肠子煮好,他们便会自发地围在案板周围,直到大人们切上一截分给他们,孩子们才会欢呼着散去。
煮好的血肠捞出稍微晾凉,便会被人们用快刀切成厚约半厘米的薄片码盘上桌。
血肠的吃法类似于白切肉。
上好的血肠用快刀切开后,切口不破不流,灌浆饱满,润泽红亮,夹一片入口,油而不腻,满口留香,堪称杀猪菜中的点睛之菜。
猪下货拼盘,这也是一道人们爱吃的杀猪菜,通常取一至两叶猪肝、整个猪心(有时也会视客人数量多少加入一根猪尾巴或半个猪肚儿)再加上各种调料用大锅烀熟,然后切片上桌,吃下货拼盘时常会佐以蒜酱汁儿。
猪下货拼盘是名付其实的下酒菜,香而不腻,适于品咂,是手捏小烧儿(农家自制的烈性白酒)杯当家男人们的最爱。
炖酸菜,这是一道亦汤亦菜的开胃杀猪菜。将农家大瓦缸腌好的酸菜破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