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还试图从其著作中找缺陷漏洞,现在看来,即使有,用处也不大吧?”
“是的。游国史,你该清楚,任何理论都会有不足之处,但只要瑕不掩瑜,该理论就是对的。礼圣他老人家的一些观点,不也是不太符合现在的情况吗?比如葬礼,现在各国都在推行精简节约。但礼圣的名望,却并未减少似乎,反而随着年代的久远,越发得到推崇。”
“大祭司所言极是。”
“大学士,你怎么看?”
“我只是一个专心做学问的,对政事、大势,都不擅长。我就单纯从‘法’和‘礼’的本义上谈点自己的看法。”
“从时间和覆盖的范围上来讲,‘礼’出现的年代,更久远,其包含范围,也更广泛。自人类诞生,就有‘礼’。其实,动物中也有‘礼’的存在。比如,猴王,狼王等的地位,远超其他个体,这就是‘礼’。所以,作为将‘礼’等集大成者的第一人,紫仲尼成为礼圣,当之无愧。”
“诚如恒进所言,‘法’为更严格的‘礼’,‘礼’为更宽泛的‘法’。这也是恒进的聪明之处,他不但没把‘法’独立于‘礼’,反而借势。这就为‘法’的合理性找到了根基。”
“但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提出,‘法’本就在‘礼’之中,并未独立门户,所以,不易封圣。但因为‘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极大,其势之强劲,无法打压。所以,可以提议,恒进当为亚圣。”
“大学士果然博学,而且所处的角度与我等不同,但更有效果。”
“确实如此。不过,昨天我也曾和国君考虑过,即便恒进被封为亚圣,在当下圣人不出的情况下,一样会凝聚大势。最多会将其统一的脚步,拖得稍稍慢点,影响并不是很大。”
“刘相所言甚是。凡带‘圣’字,就代表着其为人族之领袖,无人能出其右。其一言一行,就能影响甚至左右人族大势。所以,亚圣之名,也不能给。”
“那此事就很难办了。好在时间充足,容我等再想想。”
“来来来,诸位,先吃点瓜果,前天刚刚送到的,清甜爽口。”大学士招呼。
陈平就站在距湖心亭不过十四五步外的小栈桥边的柳树下,众位大佬们的谈话听得清清楚楚。
虽然他依旧身姿笔挺,也一言不发,但不妨碍他胡思乱想。
初听刘相的那半句诗,陈平觉得其意境确实不错,但他为理科生,文学功底一般,不敢言其优劣。
待听得封圣之事,脑海中的想法开始翻滚。
华夏大地,五千年历史,真正得到公认而没有非议的圣人,只有两位。一个是儒圣孔子,另一个是心学派圣人王阳明。
孔子,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王阳明,讲的是人自身的心灵。他们从事的主要领域不同,确实可以并列为圣。
这位恒进,确实不简单。但其所讲的‘法’,从属于‘礼’,绝对没有成圣的资格,最多可以称其为亚圣。这点,文大学士分析得很有道理。
在华夏,成圣必须有三个标准,那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是指树立德业。也就是指具有仁爱之心的人能够做到恩泽于民并取得很大的功绩,从而获得百姓的认可,德高望重。
立功,就是此人为大多数人做出了重大贡献。
立言,就是创立学说,成为名言,永为后人流传。
因为对恒进一无所知,陈平也就无法评述对方。
就在这时,他听到似乎有人在谈论自己。
“咦,那个小矮个是谁?从我进入这亭阁内,就见其有如一根木桩一般笔直站立。这么久了,竟然能一直保持这个姿势。虽然其个子小,但这精气神,远超那些大汉。大学士,你这府里有人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