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启动时控制六台电动机以最大功率输出的问题。
而这两个在航模上表现明显的问题,在真机上并不是那么难以解决,其实这两个问题在真机上就不算是问题。
而真机面临的最大难题,却是蔡雄飞不经意间的一句吐槽。
就是那句有些太胖了,也是这句话,让他找到了真机上的一个症结。
既然是一款完全新设计的机型,为何还要将之局限在以往的眼界里呢,
威龙、鹘鹰还有他设计的歼36(朱雀)都是采用的隐身设计,歼击机都用上了隐身设计,那为何直升机上就不能用呢?
何况这个概念也不是一个太先进的概念,所以对于真机的机体就要重新设计了,
加上隐身的这个概念,对整体机型重新设计,并且将之前为歼36研制出来的隐身涂料,一并用在这款直升机外壳上。
其实直升机的隐身设计,是比战斗机的隐身设计要难上十倍、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这完全是由于直升机的属性决定的。
单单是他头顶上旋转的螺旋桨这一项,就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快速旋转的螺旋桨对于不反射雷达波来说,根本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好在他设计的这种新型直升机,将尾桨这个破绽给泯掉了,不然难度还要上涨。
可是这些却并不能将他难住,他就是一个迎难而上的人,当然主要的原因还是他能够开挂。
首先就是对于机身外形的隐身设计,直升机要想实现隐身,首先就是要从气动布局上面着手解决。
他目前的这种双旋翼的设计,无疑让隐身更加的困难了,好在这是又可借鉴的经验的,
对于直升机的外形隐身设计,虽然不能照搬隐身战机的设计经验,可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所以战机上的一些好的隐身设计,就能将之搬运到直升机上了。
之前在歼36上已经得到验证的外形隐身原理,就这么被他用到了直升机的外形上。
由于直升机的特性决定了,其并不同于高空作战的喷气式战机,直升机活动的范围一般全都在低空和超低空。
并且还都活动在可是范围内,对于雷达上形成隐身,就可以采用本身的隐身设计,和通过复杂地面地形,来规避地方雷达的探测,就比如高山、峡谷等。
所以在直升机隐身这个课题上,相对于传统战机,外形隐身设计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有他之前在歼36上面的,那些成功的隐身设计经验完全够用。
慢慢的机身的外形在随着他的设计在更改,并且还在实验室内做了雷达波反射的实际测试,
单独从这一个方向去达成隐身,显然在雷达上的表现并不是那么的理想,头顶的两组旋翼才是难题。
经过他的多方位实验,在飞机外形上看去,也越来越不像是传统的直升机,
在他多次更改下,外形就像是一个有棱有角的扁平倒锥形,将一直施为隐身难题的旋翼,也都包裹了进去。
在将旋翼包裹进去之后,这隐身效果立马就几何倍数的增长,
现在他可以骄傲地,向球内所有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嚣张的说一句:“不要误会啊,我不是针对某个人,我想说,在座的各位全都是垃圾!”
然而为了隐身,将之上舰的折叠机翼功能给泯了,等他发现之后,本来都已经设计好的外形,有一次开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
将属于机身对于旋翼的包裹,优化成了可折叠的,在完成折叠时,这些包裹部件就被收到了下面的机身上,旋翼还是如同之前的方式,整体向后方收拢。
在完成到这一步的时候,在外形上他是已经再也没有招了,他已经使出了现在所掌握的浑身解数,
可能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加,外形还能进步,可是目前他是没法子再优化了。
重新回到直升机隐身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