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科研人员来讲,赵烨这个空间技能就是无价之宝。
他可以光速的查阅资料,可以凭着想像构建一个实验品出来,然后就在自己的眼前做各种实验,实验的数据,更是能第一时间反馈给他。
他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确定寄存器的结构,材料,和生产工艺。
有了这些,一切才有了方向,要不然,上面那些人的工作全都白费了。
从原理上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东西。它就是在硅晶板上,“挖”出一个坑来,然后在里面填充进去一些特殊的材料,然后再把这个“被填满的坑”,用一层绝缘体给盖上!这种绝缘体,还能得有效的隔绝填充物的电磁环境。保证其在断电后,还能保持电荷。
因为计算机就是二进制的语言,二进制的基础,就是物质是高电荷还是低电荷了。
高电荷代表“1”,低电荷代表“0”。这些0和1就组成了我们的信息世界,它几乎就是信息世界的灵魂和全部。
寄存器和内存,硬盘一样,都是用来存数据的。但他们在结构上还有功能上,有着巨大的区别。
硬盘和内存暂时不提,寄存器要保证,“写入”里面的数据,在长时间不通电的情况下,能够保证里面的数据不会“失踪”。在使用的过程中,它的存取速度绝对要够快。
最主要的还有,体积要尽可能的小,因为它是要布置在芯片内部的。
那么怎么才能把它做的更小呢?
这就需要组成它的元器件和存储物质更小!
要达到这个目标,第一代的光刻机,就不再适用了。
赵烨在精神空间调出第一代光刻机的模型,意念一动,“光刻机”就分解成了一个个的组件。
上一个设计中,紫外光线采用的是平射的设计,那么这一次,为了更小的精度,赵烨就不得不使用透镜,对光线进行折射。
这个很容易理解,其实就是在光线通过模板以后,再经过一个凸透镜,然后光线被折射到更小的范围后,再打到下面的硅晶片上。
可增加一个透镜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因为光线在通过任何透镜的时候,都是要衰减的。也就是说,光会被透镜吸收一部分。
而且因为凸透镜是一个薄厚不均匀的镜片,那么不同位置的光,通过的镜片时,它走过的路径不同,那么通过后,他的衰减程度就会不一样。那么对于最下面的硅晶片来讲,就是冰火两重天了。
这就像炒菜,锅底下的火不均匀,锅里面的菜有的地方会烧湖了,有的地方还是生的。关键你还不能搅!
那么如何让“火”变得均匀呢?答桉是镜片组?
我们不能只使用一个镜片,而且用多个不同的镜片叠加在一起。来均衡光的能量强弱。
这还是微米级别的工艺制程,要是到了纳米级别,工艺就又完全不同了。
这个时候的光刻机,和纳米级别的光刻机,在原理上只能说类似。
今天一整天,赵烨都在这里坐着。保卫人员远远的看过几次,都没发现赵烨动过。搞得不知道的还以为,赵烨坐着睡着了。
通过系统的能力的加持,再加上一些系统资料的辅助。赵烨再一次用“过来人”的姿态,开始写论文了。
关于整个镜片组,他得先拿出一整套的设计方桉,还有关于方桉的理论性论文。要首先在理论上证明,这个设计方桉是有实验价值的。
这样他才能通过工厂或者研究组,要求配合他的工厂,加工他需要的镜片。
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从透镜的玻璃制作,到打磨加工,都是一系列的问题。
也就是最后的精度赵烨放宽了一点,这个目前让磨镜师父去加工的话,那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