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唐时期,已普遍栽种在私家花园中,至盛唐时期,从宫苑廊庑到民舍田间,随处可见绚烂绽放的樱花,烘托出一个盛世华夏的伟岸身影。当时万国来朝慕名而来。
据文献资料考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唐朝时樱花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院。白居易诗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以及“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诗中清楚的说明诗人从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樱花植于庭院观赏。明代于若瀛的诗中提到樱花:“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唐·孟诜所著《食疗本草》,对樱的定义为:“此乃樱非桃也,虽非桃类,以其形肖桃,故曰樱桃”。对山樱的释名为:“此樱桃俗名李桃,前樱桃名樱非桃也”。
宋代成都郡丞何耕对垂枝早樱的主要特征描述得非常真实,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证据。他的《苦樱赋》中:“余承乏成都郡丞,官居舫斋之东,有樱树焉:本大实小,其熟猥多鲜红可爱。其苦不可食,虽鸟雀亦弃之”。这里他描述本实大小,而果苦不可食者决不是樱桃而必定是观赏樱花无疑。
南宋时期,王僧达有诗曰:“初樱动时艳,擅藻灼辉芳,缃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由诗可知,此樱是一株先花后叶的红色早花品种,幼叶浅黄色而花艳丽。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说:“本小实大,甘甜,味美可食”乃樱桃也。又根据他所说“达条扶疏而下”之句,则可断定这分明是一株垂枝早樱。
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冬海棠,生云南山中......冬初开红花,瓣长而圆,中有一缺,繁蕊中突出绿心一缕,与海棠、樱桃诸花皆不相类。春结红实长圆,大小如指,恒酸不可食。”这冬海棠即冬樱花,现在云南南部石屏、建水、元江等地还有很多,当地人至今仍称之为“冬海棠”。从多种文献材料中可知,中国古时已确有钟花樱、垂枝樱、冬海棠、山樱等多种樱花引种栽培。而日本栽种樱花才千余年历史,比中国要晚一千余年。
他们曾培育出更出色的品种喜马拉雅的樱花传往日本后。成为日本国花后,它更受关爱,也更受培养,出现观赏性更强的品种。”
“哦!缘来如此!”众人听了方解道。
菓菓疑问道“大人,既然樱花原产于我们,那为什么还成为日本国的国花,而没能成为我们的国花呢?”
“嗯!这个问题问得好,不光是你发出疑问,两千年后的现代人也是这么发出疑问的,而且一度成为中日两国热点话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不过造成这样结局也难怪,一个是我们原产国,而另一个是精心培养发扬光大的日本,都有理由。不过我们国家当时已经有了自己的国花,所以就没有过多的计较。而且你不觉得,别的国家能把我们的东西当成国宝来供奉,只要不窃取我们的文化,这也何尝不是传承了我们的文化遗产呢?”众人听了微微点了点头。
齐公主不禁好奇地问道“方才先生说现代我们已经有了国花,那不知是什么花入选呢?”
“牡丹花”他回道。
“牡丹花?怎么没有听说过?”齐公主疑惑道。
杜鸿竹回道“那是因为还没有被人发现,就像这樱花一样如果我们不来谁会发现他竟长在这喜玛拉雅雪域高原上呢!”众人听了点了点头赞同。他又继续道“而且牡丹花相比较这樱花在我们之后的中原更负盛名,尤其是唐朝时期女皇武则天更是喜爱备至,在当时如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美誉。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被当作中国的国花。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