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陷落赵王被斩,强大的赵国已经灭亡;赵国灭亡,真正改变了战国末期的天下格局。
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到赵国灭亡的近百年间,赵国始终都是山东六国的巍巍屏障。在与秦国对抗的历史中,赵国独对秦军做长期奋争。纵然在长平大战一举葬送精锐五十余万后,赵国依旧能从汪洋血泊中再度艰难站起并渐渐恢复元气。
此后形势大变,山东五国慑于秦军威势,再也不敢以赵国为轴心发动具有真正实力攻击性的合纵抗秦,反倒渐渐疏远了赵国。赵国为了联结抗秦阵线,多次以割地为条件与五国结盟,却都是形聚而神散,终致几次小合纵都是不堪秦军一击。
随后的几天,秦王嬴政在行宫聚集大臣、将军做了重要会商。
会商事项只有一件:秦军灭赵之后,是南下灭魏还是北上灭燕?之所以有此会商,在于秦王君臣对灭赵之战的艰难有最充分的准备,所需时日长短也没有预先做出强制约定。
唯其如此,灭赵之后天下大势会发生何等变化,秦军如何以此等变化为根基决断大军去向,都是未定之数。如今赵国已灭,用时只有堪堪八个月,且秦军伤亡极小,其顺利大大超出了秦国君臣将士之预料。
嬴政一不做二不休,趁着大军士气正盛,几乎没有做任何修整,王翦大军隆隆北上,渡过易水驻扎下来。
根据可靠的情报,现在的燕国,算上护城军,不过八万多人。灭之,轻而易举。
同时,由王翦向燕王送达了战书——燕国不降即战,一任抉择!
————————————
三十万秦军陈兵易水的消息传到燕国,探马流星穿梭,商旅纷纷离燕。
太子姬丹,是燕王姬喜的嫡长子。
可是,这个嫡长王子在燕国宫廷尚未度过少年之期,便开始了独有的坎坷磨难。其时,燕国已经衰弱。为结好强国,姬丹踏上了如同很多战国王子一样的独特的人质旅程。
战国之世,人质邦交大体有两种方式:
其一,强国之间为保障盟约稳定,相互派出重要的王室成员作为人质进驻对方都城;一方负约,则对方有处死人质之权利。例如秦昭王之世,秦国派于赵国的公子嬴异人,即是此种人质。
其二,弱国为结附大国,派出王室成员为人质,进驻大国都城,以示忠于附国盟约。少年姬丹所做的人质,便是这种人质。就人质本身而言,以国君嫡长子为最贵。因为,国君嫡长子,大多都是事实上的太子,也是最大可能的国君继承人。
姬丹虽然年少,然却有嫡长子地位,自然是进入大国做人质的第一人选。因了这般缘故,燕王姬喜早早将姬丹立做了太子,使姬丹以太子名义进大国做人质,以示燕国对盟约大国的忠诚。当然,太子名分对姬丹在他国的处境也有些许好处。
如此,太子丹的名号,早早便为天下所知。加上为人豪爽,私底下与诸子百家的许多人交好。
燕王喜即位之初:强盛期的赵国尚是燕国最大的威胁。为保燕国安宁,太子丹在赵国做了许多年人质。
正因如此,姬丹和少年时期的嬴政相互结识。本应同病相怜,但上次姬丹出使秦国,嬴政丝毫不念及两人是旧识,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后,姬丹就开始思考,如何解决燕国目前的困境。
朝堂上,姬喜来回踱步,“完了,完了,燕国这次真的要完了。姬丹,你再去一趟秦国,不管秦王提出什么条件,我们都答应,一定要让他撤兵!”
“父王,秦国亡我之心不死,儿臣愿意与社稷共存亡,也不愿意坐视国土沦丧!”太子丹神情激愤。
“一派胡言!三十万大军已经驻扎在易水,你告诉我,该怎么办?”姬喜反问道。
“儿臣正在联合天下之士合纵抗秦,已有方法应对。”
“合纵,合纵,寡人自即位起,就在听人讲合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