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苏正康、赵丕求见。”
李晋淡然道:“宣。”
“臣苏正康见过陛下。”
“臣赵丕见过陛下。”
李晋缓缓将手中的奏章合上:“两位爱卿来找朕所为何事?”
赵丕率先开口道:“臣听说退朝之后陛下去找了赵家的麻烦。”
“看来赵爱卿的消息很灵通。”
“陛下的行动鲁莽了,齐王和陛下的关系,要比寻常诸王亲厚几分。”
“如此举动,难免会让陛下与齐王的关系出问题。”
“陛下责罚吴王,让吴王去太庙时,京城诸王就已不满陛下了。”
“若陛下此次再对齐王动手,只怕到时候诸王要寒心啊!”
李晋冷声道:“他们就不怕朕寒心吗?”
“平心而论,朕继位半年多的时间,朕有亏待过他们吗?”
“你是户部尚书,为了养活这些宗室的人,朝廷为此花费了多少银两,你还不清楚吗?”
赵丕沉默。
大秦为了防止宗室动乱,都是象征性地封一块地。
允许他们在当地持有大量的土地,至于这些王爷,则停留在京城。
当初为了安抚诸王,太宗曾立下规矩,京城诸王日常生活所需,全数由宗人府
提供。
为养活诸位王爷,户部每年需拨付数百万两白银给宗人府。
“不是朕想对他们动手,他们实在是太贪,胃口太大了!”
苏正康忽然开口:"不知陛下想将这事做到什么程度?”
“朕不是什么赶尽杀绝的人,此次面对的又是皇室。”
“这样吧,他们要是识相,愿意尽快与京城的商人做出切割,以往的事情朕会既往不咎。”
“若他们还要为这些商人做背景,王府的财产就当他们对大秦做出来的贡献吧。”
“如若他们带着商人闹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说到最后,李晋的话语凌厉至极。
三人沉默,苏正康率先笑道:“京城除了传赵家完了的消息外,还有一则谣言。”
“百姓们都说,陛下今日的举动,是为了让谢大人从南方带过来的几个商人上位。”
明白苏正康是在为北方的商人和士族站台,李晋没有点破。
“此事朕是针对那些以为有诸王做靠山就可以无法无天的商人。”
“至于其他商人的事,朕懒得理会,他们有什么问题,就去市舶司询问。”
当初成立市舶司,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潘芮处理商人
的事情。
“当然,如果这些南方来的商人们有上位的本事,朕也不会拦着。”
得到满意答复的苏正康对着李晋一礼,与赵丕一起离开了武英殿。
两人刚离开,董浅梦就拿着一封奏疏走了进来。
“陛下,这是从辽东传来的奏章。”
看到上面李均的署名后,李晋连忙将奏章打开。
李均没有向李晋诉苦,只是将自己这段时间在辽东地区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
其中提到的最主要的问题,一个是当地的基础设施,需要尽快修建。
另一个是辽东大地广阔,但是没有多少百姓过去。
李均希望李晋能将迁徙百姓的事情尽快提上日程。
“万年县中的百姓要开始迁徙了吗?”
“定的时间是明日,到时候会有官兵去护送。”
李晋点头道:“明日抽个时间去看看。”
以李晋如今在百姓心中的呼声和地位,大张旗鼓前去自然不合适。
第二日早上,李晋下朝后带着董浅梦来到万年县附近的一处凉亭。
看着百姓们拖家带口辗转向北方走去,李晋心中一叹。
要逐渐将百姓迁徙到辽东,基础设施的事情不能落下太久。
辽东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