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绅们心里还是对赵衡林不放心。
无他,主要是一个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虽说在宜春置办下了这么大的产业,但毕竟是新起之秀。
难免不够老成。
黄姓乡绅问道:“那赵衙内,打算用什么来证明我们购买了股份呢?往后总不能弄混了吧。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没好处。”
赵衡林拿出一沓早就预备好的股份票据,一张是十份的股份额度。
他将这些票据按照每个人不同的收购份额,一一发放给对方。
“以后就凭这个票据,就能在我们宜开司拿分红。上面有我们宜开司的印章,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
拿到票据后,众人第一时间就仔细看了起来。
事关钱的东西,那是一点都马虎不得。
只见票据上写着,某年某月某日,购入水泥厂股份十份,以兹证明。
左下角,还敲了一个大大的方形印章——上面写着宜春开发有限公司。
林姓乡绅皱了眉,“不对呀,上头没有写名字。凭票据拿分红的话,那到时候若是弄丢了,岂不是分红就是别人的。赵衙内,这有点不对吧。”
赵衡林让自己的书童给自己磨墨。
“因为当时并不知道有多少人购买,所以并未写上姓名。不过大家可以看右上角,有一块空白的地方。上面就是用来写名姓的。你们将票据一一拿来,我现在就为你们把名字给填上去。”
这下乡绅们彻底放了心。
他们拥上前,让赵衡林赶紧把自己的名姓给写上去。
赵衡林让他们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然后认真地在票据上写好对方姓名。
写之前,还和对方确认姓名,确定无误后,才动笔往上写。
重新拿到票据的人,朝票据上名姓的地方吹了吹气,让墨迹能干的快一点。
然后欢天喜地地带着票据回了家。
一夜之间,赵衡林将水泥厂股份进行售卖的事,整个宜春全都传遍了。
那些自恃身份没去的人,一个个全都在家里拍大腿。
只恨自己和银子擦肩而过。
没去的乡绅们开了个小聚会。
“你说我当时要是去了的话,该有多好啊!现在可好了,原本到了手的银子,一下子就飞了!”
“谁说不是呢!听说,赵衙内当时就提了。如果事后还想补股份,就得二十两一股。足足翻了一倍啊!虽说还是有利润在,但这十两银子,还是叫人心疼。”
“要不,我们咬咬牙,凑点钱,再去买个一百股?到时候大家按出钱买的股份,平分分红。如何?”
“这倒是个好办法。不过要是价格能再低一些就好了。有没有谁,和赵衙内说得上话的,让他把股份的钱给降下来一些。哪怕是十八两银子一股也成呐。”
“赵衙内往常都同那些百姓打交道。这回认购股份,还是头一回和我们说话呢。谁能跟赵衙内说得上话呀!”
“县衙里的那些人,原本就是平头老百姓。看我们最不顺眼,哪里会乐意帮我们当说客。”
几个没买上股份的乡绅们,想要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惜思来想去,都拿不定个主意。
实在无奈,他们推举出了一位王姓乡绅,让他去跟赵衡林说和说和。
王姓乡绅原是宜春一等一的世家大族,在当地已经生活了数十代人。上回没去,也正是因为他自恃身份,认为自己和衙门不该扯上干系的缘故。
谁知道,赵衙内并非为了官府的事。而是为了赚钱。
他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
所以来找赵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