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考试轰炸来了,一段文绉绉的文言文故事,改写成一段老百姓都看得懂的白话文,要求精炼,简洁。
大新国的文也分两种,一种是文言文,是写文章用的书面语。在纸墨都很贵的这个年代,文人写文章都是惜字如金。同样的内容,文言文可省一半的文字量。比如说,吃过饭了吗?用文言文就俩字:饭否?这样高逼格的一字多意的文言文,能给文人带来极大优越感,哈哈,美哉无?
另一种就是大白话,用于老百姓的日常口头交流,而用白话写的话本,逐渐成为一门受老百姓喜爱的新的文学。这样一来,人们将古人的书面文字称为“文言文”,而将适应白话写的文字称为“白话文”。
几百名考生纷纷将文言文故事,改成大白话故事。
而这次的考官并不是什么夫子啊,侍郎什么的,就大街上最普通的老百姓,有在码头拉活干的串串儿,有店铺里的小二,有走街卖花的小姑娘,还有街角卖针线的老大娘等。
这些百姓都不识字,每个写完的考生把自己的文章念给他们听,由他们打分评选,能听明白的故事就算是通过,当然听不明白的就算是淘汰。
这些百姓第一次当考官,虽然是给了报酬,但这份荣誉让他们十分有面子,就算是拿出去吹牛也是顶顶极好,所以也是极为认真,对于每个考生写的白话故事都仔细听完,举牌来表示是否听懂,不禁让艾馥啧啧称赞,淳朴的老百姓真是可爱啊!
第二轮考试结束,哗啦哗啦,又下来了一半人,只有小二百人进入下一轮。
而孙书浩和尤明鸣名字进入下一轮的名单里,艾馥看到后,就放心了,不愧是自己罩着的人,还是有两把刷刷。
歇了一日后,第三轮考试姗姗来到,哼哼,考试说:你们谁都跑不了。
这轮考试,需要这一百多人自己去找新闻,不管你是有关系有门道,还是走街走街串巷自己去跑新闻,都必须找新闻素材,并把素材写出白话文。
一百多考生放入京城,就如小水滴汇海,消失在人群中。
这两天,万夫子跟艾馥一起盯着这事,看着一百多人,也不知道最后会留下多少人。
“也不知道这帮后生能不能成。”万夫子感慨道,这几天的轮番考试,已经让他看到艾馥的做事能力。
“放心,万夫子,高楼也不是一天能建起的,一步步来,我倒是挺看好的。”艾馥倒是美滋滋的,不以为然,一切慢慢来嘛。
一大早,跑出去找素材的考生,有的中午就回来了,拿起笔在那里奋笔疾书,有的晚上才回来,点了油灯挥挥洒洒地笔走龙蛇。
第二天一早,所有的人的稿件都交齐了,剩下的就是几位老人家审稿,之前因为见识过艾馥的新闻例稿,所以审稿还是很快的,选出八十来个人,艾馥最后又在八十来个人里定下最终的六十人,孙书浩和尤明鸣仍在其中,虽然第一轮给尤明鸣开了后小门,但之后的考核一点都没有放水,两个人也凭自己的本事进来的。。
莱县的于小桢大远从赶了三天路,才来到京城,参加三轮考试,直到现在他都不敢相信他被录取了,成了汴都报的一名在编人员。
他本是也读过书的人,但无奈止步于童生,因为读书,家中早已被掏空,父母也早亡,只给他留下一个妹妹。
无奈之下,于小桢去了茶馆当了说书先生,每天唾沫横飞,张嘴就娓娓道来故事,挣些碎银子,养活妹妹,这样一来,大白话说书说多了,写些什么还不是信手拈来。
当他在县衙看这则通告时,夜晚则失眠了,他觉得这是个曲线救国,呸,曲线救自己的方法。而且这还是朝廷办的,竞聘上了就算是另一个有编制的公职,而且他觉得公告上提的要求,他基本上都能达到,何不去试一试呢!就算没有成,还可以继续当他的说书先生。
想想,就这么愉快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