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似乎什么都没说,但是在郑耀先的眼中,他却什么都说了。
自己人,端午为什么要说‘自己人’这三个字?
难道指的是同一阵营吗?但这还用说吗?他们原本就在同一阵营。他们都是国民政府的军官。
所以这就无须重新强调一遍。
那么端午这个‘自己人’就值得推敲了。会不会端午也是地下党?毕竟他之前就与地下党走的很近,而且送给八路军很多武器装备。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昨天晚上在酒会上端午吟的那首诗: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这是寇准的一首《风筝》,这首诗若是在别人的眼里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在郑耀先的眼中却是他的代号-风筝。而且特别是最后一句:终共白云飞。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中共白云飞?
当然了,这或许也是一种巧合。
郑耀先之前也曾经想到过这一点。但是这种可能很快就被他给否定了。
因为这个概率太低了,这无异于你拿着两块钱去买彩票等着中五百万一样。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概率?即便是唐诗,就有三百首,而且这还仅是收录的,加上没有收录,再加上宋词,元曲等等,那就多如牛毛了。
但恰恰在如此多的诗词当中,端午选择了这一首。而且这首诗并不应景。
因为在当时是在开酒会,这与风筝又有什么关系?
所以这一首诗令郑耀先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是夜不能寐,他只能借助今日的比武,再度出手试探端午。
此时,他要的答桉已经有了,他觉得,正如自己猜测的那样,端午也是一名地下党员,而且级别要比他高的多。
当然了,如果要是换了一个人的话,他或许会心中不服,毕竟他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但是换做端午,他却不得不服气。而且他甚至觉得,与端午比起来,他卧底军统这么多年根本就不算什么了。在国民政府,难道现在还有端午搞不到的情报吗?
想到此处,郑耀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然后去做他应该做的事情。
郑耀先可不是脑袋一热,便去怂恿委员长去看什么比武。
他只是利用委员长将隐藏于暗中的日谍,给调出来罢了。
因为可以试想一下,今天这场比武都会有什么人参加?
委员长,端午,还有那些随行的将军,司令等等,这些人都将是日谍刺杀的目标。
诱饵足够多了,那么日谍哪怕再如何谨慎恐怕也会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一份侥幸心里。
而郑耀先赌的就是日谍的侥幸。
当然了,郑耀先并不是冲动的人。在这之前,他已经将整件事都调查清楚了。
首先是消息的来源是否可靠。
向日本人挑战的是地藏,但这个地藏是谁他根本就不清楚。那么就要从消息的来源入手。
他派人到各大报社打听,这非常容易,只要他的手下亮出军统的证件,恐怕没有哪个报社敢拒绝。
所以郑耀先的手下很快就从各大报社打听出了消息的来源-独立团的一名军官,而且仿佛与什么特派员有关系。对方是以命令的口气让他们在头版头条上报道。
郑耀先明白了,整件事是端午在幕后操作。
虽然他还是不知道地藏究竟是何许人,但是他却因此制定了全歼日谍的计划。
可以试想一下,这一场比武当有端午,委员长,还有那些将军、司令参与进来的话,对鬼子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小鬼子一定会倾巢而出。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陷阱。
他先命令一部分军统特工在第一时间埋伏到鼓楼附近的商铺,酒店,茶馆里面去,伪装成为商人,伙计等等。
而另外一部分特工则负责监视,鼓楼附近的人员往来。
而还有四组人,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