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维持住,只要能保住这条路,战争进行的再不利,他们还有后撤的余地,否则,此路不通,便进不了印度。
因此,西线才是他们要确保的重点。
致于其他的,先放一放再说。
毕竟腊戍离着中国云南近,不是盟军司令部的首选。
这时候,盟军内部还算是意见统一,因为没人给中方说话,一律都是西人做主。
最可气的是那个罗卓英,他是盟军副总司令,是中国远征军总司领,蒋介石把他放在这的目的,那就是代表着中国远征军,在这里也有一份力量。
可惜,这位老兄不知怎么就晕了头,也可能是能力有限,想不出什么好点子。
即使你想不到,理解不了,手下不还有一帮中国兄弟吗,找他们商量呀!
可他不,什么都听史迪威的,敢对手下弟兄们说不,却不敢对史迪威说不同意见,兴许,他那恐西症是袓上传下来的,有10万远征军给他撑腰,他都不敢说句硬话。
于是,盟军总司令部还是一言堂,老史说咋地就咋地。
即然罗卓英不反对,老史更加坚定了信心,一心要在西线曼德罗与日军进行会战。
没办法了,连中国人自己都不同意杜聿明的意见,史迪威又找到了最好的推词,顺理成章地把杜建明的这个建议否决。
此命令被否决,那就执行彼命令吧!
彼命令是什么,还是曼德罗与日军会战。
自从平蛮纳会战流产后,盟军部队已被打日军打的七零八落,各路军兵们各奔东西,此时统一起来很难。
如果此时在曼德罗会战,各处部队从不同地点要往这里调。没有交通工具,全靠步行,该有多难。
缅甸是多山多森林的国家,经济不发达,很少有路,几乎处处是原始森林。在这样一个地区,从东边调到西边,那得走多远的距离,难啊!
因此说,此时在曼德罗会战,即不占地理优势,也没有人员优势,天时,那就更别说了。现在已经到了雨季,行路难,行路难,处处是艰险。
稍有常识的人都会说,懂不懂军事,简直是没脑子,瞎胡闹。因为,最好的会战时期已经错过了。
没办法,因为有盟军总司令史迪威和中国远征军总司令罗卓英坚持,那大家就齐心协力搞好这场会战吧!
还是那句话,现实与理想差的太远。
做为一名军人,不仅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其锐智思想,灵活机动的作战方针时刻都不能丢。
杜建明就是这样的人。
有可能领导离的太远,不知道战场形势,但做为一线人员,必须时刻提高警惕。他的心还是很大度,原凉了史迪威和罗卓英,继续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
杜建明提出的建议虽然被否决了,但他警惕的心始终没有放松。
一边执行上级决定,按规定向曼德勒调兵,另一方面,他及时派出人员潜入东枝和梅苗区域进行侦察。
按他的想法,日军不来最好,如果日军来了,想尽一切办法也要阻止住日军。
这一侦察不要紧,却发现,在西线的乔克巴当一线并没有多少日军。
这是好事啊,没有日军,说明阵地还在自己人手里。
可是,另一个局面不太妙,就是那些被38军救出来的英军还在逃跑。而且是零零散散地逃跑,并没有按照盟军司令部的要求派兵守住这一线。
得到这情报后,杜聿明大为吃惊。
如果按着史迪威和罗桌英的命令,要在曼德勒进行会战!这个东线通往腊戍方和的线路非常重要。
他看出了危险,因为,这正是进行会战的关键处。
如果被日军占领了这一地区,从这里直接奔袭腊戍,还搞什么会战,人家不从那走,直接过去了,截都截不住,去阻谁啊!
于是,杜聿明再次向总司令部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