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中国人氏,1904年11月生,安徽省无为市人,黄埔军校三期毕业。生前为第5军200师师长,牺牲后追任为将军。
戴安澜一直有个记日记习惯。这习惯真不错,记住很多事,还留下了许多证据,从而见证了历史。
同古战役打响前,他在日记中记述了蒋介石对史迪威说过的一段话,从中也可看出,当时国民党军队最高统帅给予这支部队的评价:
“此次派出之部队为中国军队之精锐,其胜败之机,足以决定全部军心之振颓,而且足以影响全国人民之心理。”
这是蒋介石原话。
他为什么要叮嘱,为什么要担心,似乎他看出了什么,对远征军的结局,似乎先期有着某些预感。
这还不够,蒋介石还在准备远征军出征的前期,在当年的3、4月间,几次来到缅甸腊戍,亲自布置作战任务,向英军联军总司令韦维尔提出过在平蛮纳或曼德勒组织会战等诸多建议,并要求中国军队提早介入。
然而,韦维尔根本不听不进去,一再拖延中国远征军入缅时间。
他在担心什么呢!
一是怕有有人会夺走大英帝国在这里的利益。二是怕有人抢了抗战的荣誉。三是底气还挺足,觉得英军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用不着别人帮忙。
所以,韦维尔一拖再拖,直到日军大举进攻,连连丢掉实地,终于看出了日军不太好惹。虽然个子矮点,但拼命三郞精神可怕。这样一支不讲规矩的军队,英军真的怕了。
英军在一败再败后,得了恐日症,觉得如果一直这样打下去,真有点国将不国的感觉,缅甸是如何也保不住了。。
“不行了,我真的不行了。”
韦维尔终于放下姿态,主动找蒋介石讲和。
“兄弟,我顶不住了,你们快来吧!”
时间有点晚,来得有点仓促。但没办法,中英既然有了盟下之约,那就得执行,多大的困难也要想办法自己克服。
而此时,中国正经历全面抗战,战事多,花销大,国家能不穷吗!生活都难以保障,更别提现代化装备,汽车、大炮、枪支弹药都是大问题。
如此艰难条件下,一股恼地让10万远惩军几天之内就入缅作战,困难还真是不小。
自古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首先摆在面前的,就是交通工具不够用,运兵的,运送给养的等等全都供给不上。入缅后,要经过大山、原始森林等行动困难地区,如果防病防灾能力差,天灾人祸自然不能避免。
这么多的困难,一时间如何解决?没办法解决,有困难自己克服吧!
后来,戴安澜撤退到野人山时,曾在日记中写道:“均呈被动之态势,卒难挽危局。”便是此时的开局局面。
形势再危机,条件再艰苦,让你上也得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为这是上级下达的命令。
中国军队自古不乏这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优良传统。
啥也别说了,入缅吧!
中国远征军没车坐,就踏着泥泞小路,翻山越岭,穿越丛林,冒着绵绵淫雨,与天斗,与地斗,与毒虫,与障气斗。经过几个昼夜后,终于到达了指定地点。
中国军队终于来了,英缅军老远就看到,他们终于有了指望,有人帮着干活,还要帮着背黑锅,怎么会不高兴呢!
连晚宴都不用举行,二话不说,把这一地区的所有防务全都交给了中国远征军。
按说,用人前,得先用好话哄着。但亚历山大一点不客气,管你愿不愿意,仍然是胜气凌人地进行了交接。
“老兄,你来缅甸,可不是出国旅游,是来打仗的,对不起,这些重活脏活全给你。”
给就给吧!谁让我来帮忙呢!
中国远征军真有埋头苦干精神,啥也不说,默默接过防务,准备跟日本人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