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龙转向刘海生:“刘参谋,在地图上标注上以下几点:这里无人烟,无淡水,多森林”。
刘海生答应着,拿本子开始记。吴江龙继续说:“还有,上去后,要仔细量一下山体的面积,山势走向,以及悬崖的俯仰角。”三人一边说着,一边上了最小岛的最高点。
站在这里极目远眺,四周是无穷无尽的海水,海面平展着伸向远方,突然间,一堵墙突然立起来,完全遮挡住视线。上面是蓝天白云,下面波光粼粼,海天一色,浑然一体。如果倒立着看,很难变别出哪是海,哪是天。
吴江龙打趣地说:“我眼神不好,你们年轻,能不能看到陆地?”
赵凯和刘海生共同向陆地方向张望,却看不到一点陆地的影子。赵凯发着疑问说:“按说,这个小岛距陆地也就是百十多公里,怎么连个轮阔都看不清。”
刘海生瞪的眼睛都疼了,也没看到一点陆地的影子,只有远处极平的海面。此时,连一艘轮船都不曾经过。更别说有帆船的影子。不由自主地说:“按说,现在也不是休鱼季节,怎么连条帆船也不见呢!”
吴江龙突发感想,念起**的一首诗来:“平生爱大海,披月乘风来。脚踩惊涛涌,心追鸿雁飞。几番战水怪,一笑见灯台。直上云崖顶,浩歌赤日开。”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赵凯附合着又读出一句。
吴江龙笑着对赵凯说:“想不到,你对毛**的诗也很熟。”
赵凯说,他在上大学时,特别喜欢读诗,无论是古代的,现代的,还是国外的诗,他都存了不少,而且在诸多诗人中,他最喜欢的就是毛**的诗,有气魄,有激情,每每读起,都有一种血往上涌的感觉。吴江龙高兴地说:“好啊!回去,我到要去哪里借几本看看。”
吴江龙高中毕业就参了军,新兵不到半年便上了前线。按他自己的话说,大半辈子都是戎马生涯,武夫一个。虽说上过几年军事院校,可跟那些科班毕业的大学生比起来,在文化上也只能算是半吊子文化人。但他很喜欢看书,也喜欢诗,但也只能是看的多,写的少,甚至于就从来没写过。
别看他自己做了自我评价,但在别人眼里,他的文学基因还是很厚实,虽然远远够不上博大精深,但就在军队这个范围而言,还算是个骄骄者。因此,当他听到赵凯在不暇思索间读出毛**的诗,便有一种星星相惜之感。嘴里说是跟他借书,只不过是随口而出。就现在这个紧张的工作程度而言,吴江龙想看书,哪里去找那个闲时呢!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这样的时间,能给他吗!只能是一场幻想罢了。
说话间,三人看完了远天和近身处,大致了解了这个岛所伫备的各种条件。按吴江龙的话说:“这里是一个天然的野战生存训练场。”由此,他便笃定要在对这里好好建设一番,对现有的环境再进一步改造,使其完全能符合部队的训练需要。”
仅此一会功夫,刘海生便用目力测出了这个岛的面积,虽说与地图提供的资料有出入,但也相差无几。地图可是用仪器量出来的,而刘海生是则凭着技能目测换算得出。
不管怎样,吴江龙还是相信刘海生,相信他身边的参谋人员有这个能力,而且又是他亲眼所见。
由此,来小岛建基地的大政方针以定,接下来,就是回去后如何向上级打报告,运人运物资等问题。这些事情,吴江龙相信赵凯能够完成的了,他不会把心思放在这上面。
随后,三个人便准备从下山,沿途再看看有没有直得注意的事情。吴江龙却提意从山后下去。当他们从后山往下走到一半时,竟然发现那里有一处树丛掩盖着的山洞。
就在吴江龙三人站在山顶上时,这座空旷无人的小岛上正在发生着另一件事。
开始时我们说过,吴江龙所乘坐的这艘快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