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传承多年,势力错综复杂,已然具备了"军阀"的雏形。
值此情况下,朱由校改革军制的念头便是愈发坚定。
"陛下,只怕适得其反呐..."
经过最初的错愕过后,孙承宗终于缓过了神,有些复杂的瞧了一眼案牍之后的天子之后,方才迟疑的说道。
聪慧如他,如何不清楚天子的这番举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将军中将校尽数变为"天子门生",让这些将校逐渐取代将门世家的位置。
但如此举动,却是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连那些国子监的士子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兵书也是避之不及,遑论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士卒。
若是强行将其灌输给士卒,与前宋那些按照‘‘指示’’打仗的武将有何区别。
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最是考验主帅的临机应变能力,岂可玩笑?
‘‘老师所言甚是,朕也只是有感而发,具体细节还需不断完善…’’
沉默少许,案牍后的朱由校将脸上的笑容微微敛去了些许,稍有些苦涩的说道。
在这个人均‘‘文盲’’的时代,设立一所军校谈何容易,但无论是从大明的未来着想,亦或者从皇权的角度出发,此举都是避不可免。
‘‘具体事由,待到经略回京以后,再行商谈…’’
轻轻敲了敲身前的桌案,朱由校斩钉截铁的说道,全然没有在意身前几名朝臣复杂的神色。
早在继位之初,他便将军中老将陈策,戚金以及‘‘忠贞侯’’秦良玉召至京师,负责京营士卒的日常操练,着重对于将校的培养,虽无军校之名,但却有军校之实。
‘‘刚才说到哪了,爱卿说忠烈祠一事已是有了眉目?’’
不待孙承宗等人消化太多,案牍以后的朱由校就好似无事发生一般,饶有兴趣的问道。
闻声,徐光启只得苦笑一声,重新起身,自怀中掏出了一封奏本,双手呈递给近前来的司礼监秉笔。
奏本中详细记载了‘‘忠烈祠’’的选址以及预估的营建费用。
‘‘陛下,国库实在是难以为继…’’
就在朱由校仔细观阅手中奏本的时候,户部尚书苦穷的声音也是在乾清宫暖阁中响起。